秋燥生痰,五个“祛痰穴”辅助祛痰

来源: 四川神农药业/shennongyaoye

提到“痰”,很多人都有很直接的体会,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西医说的痰与中医说的痰其实是不完全一样的。中医说的“痰”不仅仅是指咳吐而出的粘稠之物,它还泛指一切“非人体生理所需的代谢性分泌物”。中医认为,凡气血不畅之处即津凝生痰之所

现代中医学者对痰证的研究综合了古人的看法,从定性角度具体分为八种: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火痰,郁痰,食痰。

具体我们每个人而言,不同人也容易产生不同证型的痰邪!

比如以下八种

第一种,是寒性体质的人容易产生寒痰。这类人咳出的痰偏白且清稀,而且多形寒肢冷,舌苔比较白润,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

第二种,是热性体质的人容易产生热痰。这类人咳出的痰偏黄而稠,吐而不畅,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腻。因为痰热扰心,所以会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第三种,是体内湿邪比较重的人,比如痰湿体质的人容易产生湿痰。这类人咳出的痰比较白,痰的量多而且粘,如果是湿热体质的则咳出的痰偏黄,这类人经常感觉身重而软,倦怠喜卧,头重如裹。

第四种,是感受风邪的人群。这种人出现痰邪一般多为外感风邪,触动痰疾,或内伤郁热生风酿痰。多见肥胖,咳痰多,喉中痰鸣,舌苔滞腻的人群。

第五种,是肺被燥邪所伤,或者肺肾阴亏,灼津化燥生痰。这类人一般秋天咳痰比较多,且痰少色白,或咯出如米粘状痰,涩而难出,或咽干鼻燥,心烦口渴,皮毛干燥,咳嗽喘促少痰或无痰,一般舌苔比较黄,或黄腻少津不润。

第六种,咳出的痰少而坚成块,或呈灰黑色,或痰带血丝。这类人一般口唇干红,面赤心烦,吃得多还容易感觉饿,经常失眠且脾气不好,大便比较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燥,或舌红少苔。

第七种,咳出的痰像喉中有异物一样,不容易咳出,但是感觉也吞不下去,经常因为情志波动而加剧症状,妇女可见乳核胀痛。这类人往往有胸胁不适、脘腹痞满、闷胀等症状,一般是肝郁气滞导致的。

第八种,咳出的痰有时候会出现痰食夹杂,这类人是大家常说的“吃货”。因为宿食积滞,痰食互结成痰。这类有痰邪的人往往舌苔厚腻,还可能伴有反酸,胸闷不舒,脘腹胀痛等症状。

祛痰最好服用中药,同时进行饮食调理,大家还可以尝试按摩穴位辅助祛痰。这里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五个。

1、天突穴

【定位】天突穴位于人体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作用】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主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尤其适用于郁痰等病证。

【方法】拇指垂直于穴位按揉,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要持续5-8秒钟,按压10—20次,可以起到镇咳平喘祛痰的作用。

2、水突穴

【定位】水突穴位于喉结旁,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位置的下一横指处。

【作用】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此穴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痰多咳嗽、气喘等问题。

【方法】以大拇指按住水突穴,然后拨按穴位周围的痰结,每次拨按1~3分钟。尤其适用于热痰,燥痰,火痰等病症。

3、云门穴

【定位】云门穴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身体左右各一,位于锁骨下窝凹陷处。

【作用】宣肺止咳,化痰散结,泻四肢热。可调畅肺脏气机,调理肺脏功能。常用于治疗咳嗽、气短、喘不得息、胸满、胸中烦热等病症。

【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同侧的云门穴,并做环转运动,每次按摩3分钟,每日2次。尤其适用于热痰,火痰等病症。

4、丰隆穴

【定位】丰隆穴是一个化痰要穴,位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距胫骨前缘约两指宽处。

【作用】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是喉咙里很难咳出来的痰结,经常按摩丰隆穴,有助于痰液被稀释,能轻松咯出。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丰隆穴1分钟,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2分钟,最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2分钟即可。适用于热痰、湿痰、燥痰、郁痰、食痰等病症。

5、肺俞穴

【定位】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作用】调补肺气,补虚清热。此穴主治咳嗽,气喘,鼻塞等病症。刺激肺俞穴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低气道阻力,改善肺功能,有助痰液的排出。

【方法】被按摩者趴在床上,家属将两手拇指指腹放在两侧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穴位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肺俞穴,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热穴位,如此反复操作3~5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各种痰邪病症。




神农产品推荐:





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

瘥后防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