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秋季养生该吃什么水果呢?

来源: 太龙药业/taloph600222

立秋已经过去,预示着已经进入秋季的季节,但是这天气依旧炎热不已。到了秋季之后,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那么秋季养生吃什么水果好呢?

秋季由于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们常会口鼻干燥、渴欲不止、皮肤干燥,甚至出现肺燥咳嗽各种秋燥病症。不过,如今大量上市的许多应季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能大饱口福,还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美食。那么秋季养生吃什么水果好呢?下面就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秋梨
润肺化痰首选

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梨是令人生机勃勃、精力十足的水果。它水分充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帮助器官排毒、净化,还能软化血管,促使血液将更多的钙质运送到骨骼。

山楂
钙含量最高适合女性和儿童

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钙52毫克。女性和儿童对钙的需求大,这两类人群不妨在饭后吃点山楂。此外,山楂里因含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也被称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小能手”。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止痢降压。生山楂还有消除体内脂肪、减少脂肪吸收的功效,减肥的人可以多吃。可别为了减肥过量食用,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长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结石,增加发生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风险。因此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或泡茶吃。

石榴
含膳食纤维最高既防便秘,又治腹泻

石榴每百克可食用膳食纤维的含量最高,为4.8克。区别于玉米等粗粮的是,石榴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具有水溶性,在人体消化道中不会被酶所分解,可以吸水膨胀,从而大大增加了粪便的体积,既可以防止便秘,又能缓解腹泻症状。同时,肠道中的细菌可利用这些纤维素进行发酵,产生B族维生素。石榴盛产于秋季,很多人觉得吃石榴是一件繁复的工程,但为了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不妨适时食用一些。

石榴有明显的收敛作用,能够涩肠止血,加之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特别适合口干舌燥者、腹泻者、扁桃体发炎者食用。但是,石榴这种收敛作用,对一些人来说就不太适宜,如感冒患者、便秘患者、尿道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实热积滞者。石榴吃多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鲜枣
软化血管、抗癌降压

鲜枣相比其他秋季水果,多项营养元素含量均居首位,如维生素C、钾、镁等。维生素C可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同时,维生素C有助于阻断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从而降低了肿瘤的形成风险;钾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能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热能代谢;镁具有抑制神经的兴奋性,能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等。鲜枣有健润脾胃、养血、补气的功效,气血两虚、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适宜多吃,一天吃8-10个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痰多和大便秘结者要谨慎食用,因为枣偏热,会助火生热。

柚子
碳水化合物最低,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每100克柚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9.5克。这对于肥胖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医学认为,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会使人体血糖和胰岛素激增,从而引起肥胖,甚至导致糖尿病和心脏病。一般人每天食用量最好别超过200克,一天一大瓣即可。专家认为,柚子性寒,因此,身体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秋季养生吃什么水果好就介绍到这里,但是,适合秋季吃的水果不止这些哦,每天多吃水果可以有助健康。但秋季早晚温差大,小伙伴们谨防感冒,如果不幸感冒,请选择太龙牌双黄连口服液,天然中成药,给您送去最贴心的呵护。


太龙药业,一心做好口服液!
双黄连口服液
健康太龙,品质太浓!

双黄连口服液作为太龙药业的核心产品之一,一直以来,凭借产品确切的疗效,良好的市场表现,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曾入选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保药品和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等多项殊荣。从产品研发到上市至今,太龙药业先后拥有双黄连口服液(普通型)、双黄连口服液(浓缩型)、双黄连口服液(儿童型)三类规格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黄连口服液家族。

入选2017年《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消暑药品。

2016-2017中国药店店员推荐率最高品牌。

首届最具创新价值OTC品种评选活动OTC优秀创新奖。

入选2016零售药店咳嗽和感冒用药中成药畅销产品TOP10第6名。

2015年,双黄连口服液被列入卫计委《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诊疗方案(2015年)》推荐中成药。

2014年,双黄连口服液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埃博拉出血专家指导意见(第一版)》推荐用药。

2009年,双黄连口服液被列入卫生部《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推荐用药。

2005年,双黄连口服液被列入卫生部《人禽流感诊疗方案》推荐用药。

上述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病情谨遵医嘱!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感谢阅读!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