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未来医疗格局将不分公与私

来源: 维阿堂药业/xjwatyy

导读:未来中国医疗将呈现出“不再分公私”的格局,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将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医疗质量及效果埋单。



“中国未来医疗格局将不再分公与私!”8月24日,在由GE医疗中国、财新传媒联合主办的“2018非公医疗领袖峰会”上,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做出的判断,获得了与会数百名非公立医疗机构管理者和业界知名人士的认可。


(2018非公医疗领袖峰会现场)


与会业内人士表示,医疗市场化比较充分的国家,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地位都是一样的,医生也不分体制内外;未来中国医疗必然将呈现出“不再分公私”的格局,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都将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医疗质量及效果埋单,而非简单地区别公立还是非公立。


利好政策频出!

非公医疗迎史上最佳发展期

  

“中国整个非公医疗都处在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闻大翔道出了很多非公医疗界人士的共同感受。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5月底,全国医院数量已经达到3.2万个,其中非公医院19461个,非公医院数量的占比已经超过60%。


除了传统的以医院、诊所为代表的医疗机构,独立第三方机构——包括独立影像、病理、检验、血透中心等的兴起,已经成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医生集团、互联网医院,甚至是人工智能等新入局者也在撬动公立医院曾经无法撼动的市场份额。


各方参与者纷纷入局,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不言而喻,这和国家医疗健康产业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自2013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包括国家层面和全国各地的社会办医政策也逐渐松动并持续放开,尺度之大令业界振奋。


以今年7月份新鲜出炉的“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为例,被知名学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赞为“上海医疗卫生政策史上开放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社会办医政策”。


“上海要建设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要有一批与之相符合的优秀的、高质量的医疗机构,这里不但应该有公立,也应该有社会资本投资创办的医院。所以,从目前的结构上来说,我们非公医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闻大翔说。


而正努力抓住医疗健康产业机遇的不仅仅是上海,据了解,深圳、海南、北京、杭州、成都、济南等地,乃至全国上下都在卯足了劲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与会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仍是社会办医利好政策频出的黄金时期。


优质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巨大!

  

“非公医疗只能当补充?这样的认知完全是错误的。医疗服务政府是包不了的,尤其是我们14亿的人口大国,全部靠政府兜底医疗服务,世界上没这个先例,也支撑不了,我们今后的医疗服务体系肯定是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郝德明一语道破了非公医疗发展的现状。



“即使在北京、上海,既有好服务又有好质量的医疗也几乎找不到。”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冯唐语出惊人,“中产阶级有足够强大的需求,在医疗方面,他们希望既能放心,又能看到笑脸,有足够的隐私和足够的耐心。三甲公立医院一股独大,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弱点,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有益的补充。”


波士顿咨询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吴淳非常认同冯唐的观点,她指出患者就医心态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患者很现实,大家现在更多关注疗效。比如在辅助生殖领域,更多人问的是你的妊娠率、你的周期数,而不是公立还是私立。在深圳、成都等很多城市,辅助生殖最好的都是私立机构,他们靠的不是广告,而是效果。”


不公平待遇依旧是凶猛的拦路虎

  

“一部分观点认为社会办医既有政策的利好,又有市场庞大的刚性需求,资本又愿意投入,似乎是一个顺风顺水的事。事实上,我们非公医疗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很独特。”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非公医疗事业部的GE医疗中国,见证了中国非公医疗的蓬勃发展和苦辣辛酸,GE医疗大中华区非公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陈奕琪的观点也代表了很多社会办医界人士的看法。


(GE医疗大中华区非公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陈奕琪)


在郝德明看来,非公医疗在发展中一直备受歧视,难以享受到政策上的公平待遇:“国家推动医联体建设,但医联体以公立医院为主导,许多非公医疗根本进不去。当地卫计委第一个理由就是你们非公医疗会搞坑蒙拐骗,我们医保费用总额有限制,你们不能进来,我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医保费用。”


东北国际医院总经理郭斌也表示,去年8月,他们和辽宁省的公立医院一样实行了药品零差率,但却没有平等地获得财政补偿。医保等诸多歧视和不公,是目前非公医疗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不仅如此,非公医疗还面临的一个困境是,如何依靠“质”的提升来发展,而非简单的拼“量”。


“在所有非公医疗机构中,大约90%是比较小的门诊诊所;在近2万家民营医院中,大多数也是一级或未分级的小医院,床位使用量甚至不足80%,而在很多公立医院,由于挂床现象,床位使用量可以到110%。”吴淳尖锐地指出。


齐力扭转格局,

需要上千个宋冬雷医生走出来!

  

“如果没有一批来自于三甲医院的有技术、有服务理念的、大家比较认可的好医生走出来,民营医疗要想办好,还很困难。民营医疗最根本的瓶颈还在医生。如果上千个宋冬雷走出来,郝会长的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五星级医院评价挂牌估计就会挂不过来了。”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表示,非公医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上解放医生,以及医生群体的自我觉醒。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基层应用专委会主委许速则表示:“让三级医院看小病不是资源的利用,而是资源的浪费!社会办医真正要做起来,最关键的就是要形成与公立医院优质资源的联动发展。决定性、关键性的要素基本都集中在三甲医院。所以必须要打通这个环节。”


许速坚定地认为,医生的技术等医疗服务的核心资源不是归公立医院所有,而是归医生本身所有,必须要加强资源的流动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医生集团印证了许速的观点。尽管有好医生、好技术做支撑,宋冬雷也认为,公立医院坐北朝南的传统模式对非公医疗并不适用。医疗是医生和患者的双向互动,要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而大量需求其实是在基层。


像宋冬雷一样,很多非公医疗机构也希望抓住分级诊疗的机会,据三博脑科医院管理集团医疗总监徐向英介绍,三博目前正在做一个“十百千”工程。十就是打造10家自己控股的医院、医疗机构;百是与100所三级综合医院或者二级以上专科医院建立核心医院合作关系;千是与1000家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远程医疗的服务模式。


(GE非公医疗早健康联盟启动仪式)


非公医疗自身的努力迫在眉睫,外部支持同样不可或缺。作为专业的医疗设备服务供应商,GE医疗或许更能从一个外部参与者的角度全面发现非公医疗的行业痛点和需求,并在探索从设备服务、专科路径到运营管理等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陈奕琪表示:“非公医疗现在需要的远超过去单纯的产品和技术。包括从人才到资本,到医院运营管理,再到信息化管理等。GE希望从建院开始,从最前端的数字化技术,到整个医院的运营管理,包括人才培训、资产管理,再到金融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引入全球资源解决行业的需求。”

来源:“看医界”微信号




声明:文章和图片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温馨提示】:与您共同成长,让我们一起踏上付出之路,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直接转发给朋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