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家国赤子情 民国国医馆求生记——向老派医药人致敬

来源: 奥吉娜药业/original-pharm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在那个特殊时期,中央国医馆不畏艰险,医者仁心,为战争中的伤员有效医治,为当时深陷战争旋涡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国各地的医药人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今,中国的医药市场正不断蓬勃发展,奥吉娜药业愿与各位一路,为国内医药市场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科技强大,祖国才能真正的强大,愿祖国繁荣富强,和平兴旺!


以下内容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陆金国,让我们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里重温那段历史。

位于南京老虎桥的中医救护医院总院。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在惨烈的战争中,战士伤亡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伤员挤满离上海不远的当时首都南京。

对战争的爆发,国民党元老、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早有预期。中央国医馆作为南京政府时期全国中医药界的核心机构,一直致力于领导业界抗争与发展。1936年,在促请政府公布《中医条例》,使中医地位得到法律保障后,焦易堂即访问各地中医界,呼吁做好积极为国服务的准备。他在视察广东中医院的讲话中指出:“须知国际风云日急,如一旦国家有事,国医不能于战争之下,成立一后方医院,或战场救伤队,将我国医界份内之救国工作放弃,则不能帮忙国家,必为政府所轻视。”(《广东中医药校刊》1936年)

1937年下半年,战事日炽,焦易堂“有鉴于前线炮火猛烈,后方敌机之猖獗,日人之违背国际公法,蔑视人道主人,伤兵载归,络绎于道,难民流离,痛哭一路,且战线绵长,抗日持久,海口早经敌人封锁,西药来源断绝,本疾痛惨怛之心,思所以未雨绸缪之计,为发扬国医国药固有之特长,唤起全国动员,宏施救护之愿,以增厚抗战力量,而尽救国责任”(《中医救护医院工作报告书》)。在国民政府行政院振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子桥的支持下,于1937年10月9日起在南京下关中门街兆庆里内设立了过京难民诊疗所,聘请医师、护士,分设门诊与住院病床,免费为难民、伤兵救治。诊所共分内科、外科与伤科,每日诊疗达600人之多。

由于就诊者日多,而诊疗所地方狭小,不能满足需要,焦易堂与朱子桥决定将诊疗所扩充为中医救护医院。首先订立《中医救护医院章程》,列明“本院由振务委员会、中央国医馆会同设立”,宗旨为“以中医学科技术治疗内外伤病,兼采新式器械方法,办理救护工作”,经费来自振务委员会、中央国医馆、军政部款以及社会捐助,并成立中医救护医院董事会进行管理。由振会委员会与中央国医馆会同聘请于右任、孙科、居正、孔祥熙、陈立夫等高官名流为董事,推选于右任为董事长,陈立夫、焦易堂为副董事长,朱子桥任医院院长,饶凤璜、黎剑虹、张钟毓为副院长。确定位于南京老虎桥的原江苏第一模范监狱为院址,迅速增聘医护人员,设立内外科室,分为东西两院,每院各有病床500张。设有伤外科病室、外科配药室、手科手术室和内科配药室、内科煎药室等。医务人员分为预诊组、伤外科组、内科组、针灸按摩组、X光组、检验组、门诊组等。又将原来的兆庆里诊疗所作为第一分院,在中山桥建成第二分院。中医救护医院主要救助前线伤病员及难民,“举凡切伤、刺创、擦伤、裂创、搔创、轹创、枪创、弹片创等,经本院伤科医师治疗,获效既众且捷”,其它各种“兼发痈疽疔疮者,为数亦颇多,皆均应用中药而臻全治”。

中医救护医院成立不足半月,日军已进逼南京,首都各伤兵医院纷纷迁出南京。中医救护医院则坚守到了最后,在日军攻陷南京前数日,张钟毓“率同全体医师、职员、护士以及伤病官兵,挥泪渡江”。

医院迁到武汉,原计划在汉口建院,然战事日紧,只得加聘冉雪峰为中医救护医院副院长,委托他领导该团负责武汉的救护工作,总院则继续西迁至重庆,择定重庆大梁子磁器街六十二号为院址恢复成立。后来,万县和陕西西安也都建成了中医救护医院分院。

注重特色,简化用药

《中医救护医院工作报告书》说:“官兵难民之患内外症者,就诊于本所,结果良好,舆诵载道……伤兵之中达姆弹各医院认为必须锯截者,经本所伤科施以手术,敷置中药,旋获治愈者,不一而足;内科如赤白痢疾、疟疾、泄泻、肿胀、脚气、流行性感冒等,自服中药,无不治愈。”

具体事例,如一六〇师九五五团一营一连中尉排长钟椿峤,中弹受伤,由手背穿出手心,创口周围绕腐烂溃脓,已成为坏疽,经用中药治疗,伤口得以愈合,避免了截肢。

救护医院既注重中医特色,又结合救护需要简化用药,当时“来所之病兵,日在五六百名上下,所患疾病,都系疟疾、痢疾、风寒咳嗽、水土不服等,病型相同,且军人生活简单,营中无大批煮药器,授以饮片,无法煎服,故由医务组选定对证良方(如清脾饮、芍药汤、止嗽散、藿香正气丸、午时茶等),加工赶制,以应急需”。成立中医救护医院后,由南京著名药铺张泰和设分号于院内,更好地保证了药物与制剂。在武汉时见冉雪峰主持的湖北国医战地后方服务团制造的40多种成药,“颇合救护之用,曾经本院及该团治疗所救护队实际施用,成效昭著”,于是委托大量制造,以备应用,后来在万院成立分院后,“所诊病人,士兵占十分之六,于是在汉所制之药,遂占治疗上重要位置。其有自非成药所能遍治者,仍酌用汤药焉”(《中医救护医院工作报告书》)。

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

服务后方,征方集药

中央国医馆自从1931年成立,定位是一个学术性的官方机构,可在各地设分馆、支馆,但不具备中医行政管理权。迁渝后,其主要架构与职能未变。理事会大部分理事也都随迁到了重庆,定期召开常务会议,馆务正常运作。而且还推动了内陆省位分支馆的建设。如1938年11月15日成立重庆市国医分馆;1939年年9月1日成立四川省国医分馆,随后成都等地先后成立了27个国医支馆;1943年增设安徽省分馆等。同时中央国医馆还举办伤科训练班及救护队,注重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尤其是重视单方验方、特效药及有关伤科救护等,以便能够更好地为抗战服务。

地方分馆也做了大量工作。如四川省国医分馆拟定了“征求效验秘方秘药办法”,征集范围是家传(师传)或自行研究所得外科或各种奇怪病症以及沉疴痼疾效验秘方或秘药,并有奖励办法。1941年夏四川省国医分馆编制“国医防治时疫宣传大纲”,针对当时流行的霍乱和两种时疫,分别拟定中医方药,广为印发宣传。

由于战时困难,人民普遍营养不足,重庆政府1941年曾举行“营养改进运动”为响应政府,中央国医馆提出发扬中医特色注重食疗,发函各地分馆及医药团体说:“在此抗战时期,前方将士,风餐露宿,后方民众,流离播迁,加以我国素少卫生设备,以故前后人民之病者,固急待救济,而其羸弱者,亦亟有加以滋补培养之必要,务期人人健壮,庶可趋事赴功。查我国有效之补剂以及救急良方,载在医典者固多,而其世传秘方,未曾公开者,尤复所在多有。兹特广为征集,即希贵代为搜罗,汇寄本馆,经便编辑。”(《致各分馆各医药团体及各县长通函》)后来又“博采群书,搜罗黄籍,凡有裨疗养之食品而无毒克之忌者,著为《疗养食谱》,全书共六册,每味食品逐一标明其性味、调制、症状、病理、治疗”(《中央国医馆廿八年以后工作概况报告书》)。

战时努力,纳入体制

抗战前,社会一直存在“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议,以接受西式教育为主的国民政府官员,一直拒绝将中医纳入教育和医疗系统,也禁止中央国医馆及各地分支馆直接干预卫生行政事务。中央国医馆身份尴尬,各种救护努力并未被纳入战时卫生系统之中。

但政局的变化使战时中医获得了纳入体制的机会。一方面,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期间,一向支持中医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出任了教育部长一职,他大力推动中医纳入教育系统,为中医制定规程。1939年2月20日,教育部第三届医学教育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前陈立夫先致词,“谓中医譬如土法采矿,西医如机器采矿,目前应令中医力求进步,不应根本不排斥”。会议议案之一即讨论中医界提出的“拟请教育部颁布‘暂行通则’使各省市普设中国医学校案”。焦易堂发言说:“准许中医设立学校,系中央代表大会决定之原则,此项课表乃由陈(立夫)部长交会咨询意见,故本会只能讨论课表是否合理,不能在原则上再加讨论。有人主张将此案提付表决,万一否决,将令陈部长无法应付,故主席如决定表决,本人一定退席。”与会代表虽然西医为多,但大多噤声,提案获会议通过。1939年4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医专科学校暂行科目表”,这就标志着教育系统承认了中医学校的合法性。

卫生系统方面,国民政府的“卫生行政大纲”只要求各地设公立医院,没有中医院。由于战时需要和中医的优异表现,首先在军队医疗系统中提出了采用中医的建议。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勤部在衡阳召开兵部业务会议。湖南伤兵管理处提议“请各机关采用中医中药治病”一案,大会议决:由中央国医馆在各省适当地点试办中医院以资补助。中央国医馆于是拟订“军政部第一中医后方医院编制草案”,呈请军政部核准。军政部审查后建议改为“临时医院”,待办出成绩,再定编制。这打下了卫生系统容纳中医的基础。1940年,中央国医馆有关创办中医院的方案及预算,历经2年后获卫生署与行政院批复同意,1944年5月在重庆正式成立了首个国立中医医院———陪都中医院,直属卫生署,卫生署中医委员会主任陈郁任院长,高德明任副院长。该院分内、外、妇、儿四科,儿科主任胡光慈,内科兼妇科主任康昭谨(外科未定主任),设有检验室和护士室。有职员27人,均由卫生署支薪。医院仅设门诊,抗战军人家属及军警均可免费就诊,赤贫病人也可视情免费。是民国时期唯一纳入卫生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国立性质中医医院。

同时,一些中医也被吸纳到后方的救伤医院服务,云南缜缅公路工地沿线,也有公立的中医诊疗所为民工服务1944年,重庆国民政府出台了《中医师担任后方征属及患病官兵医疗服务办法》,要求各地中医师公会编组中医师服务队,对征属和官兵实行免费治疗。

中医药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后来中医界人士回顾指出:“由于几年战争的破坏与对外交通困难或隔断这一事实,适使一部分西医药界人士对中医药有更进一步的客观的认识。也正因为中医药在战争中重大的贡献,政府才将中医药专科学校列入教育行政系统之内……”这是中医药界几年来艰苦奋斗的成果,也是各界人士对中医药界有了新的认识的反映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平台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您的健康。我的任务。奥吉娜药业。

欢迎您的來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