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20日,毛泽东写了《关于健全党委制》一篇短文。不到半年,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又写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了解这两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和主要思想,有助于提高各级党委的领导水平。
毛泽东在《关于健全党委制》一文中,立下了开会制度、会议决策制度、集体领导制度。
毛泽东明确指出:今后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区或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高级领导机关的部(例如宣传部、组织部)、委(例如工委、妇委、青委)、校(例如党校)、室(例如研究室),亦应有领导分子的集体会议。
第一,一切重要问题(当然不是无关重要的小问题或者已经会议讨论解决只待执行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
第二,必须注意每次会议时间不可太长,会议次数不可太频繁,不可沉溺于细小问题的讨论,以免妨碍工作。
第三,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的和有分歧意见的重要问题,又须有个人商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
第四,委员会又须分别为常委会和全体会两种,不可混在一起。
毛泽东在《关于健全党委制》开篇就讲: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有些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等于虚设。委员间的意见分歧长期不加解决,委员间所保持的只是形式上的一致,而不是实质上的一致。毛泽东强调: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
毛泽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十二条,实际上讲的就是怎样开好党委会、党委会怎样做决策、党委会怎样体现集体领导这三个重大问题。
一是会前准备,即第八条“安民告示”。毛泽东主张开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告之与会者开会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针对会议议题让大家会前认真思考。毛泽东反对临时动议,反对没有充分准备的会议。
二是充分讨论,即第三条“互通情报”。开会期间围绕议题要充分发表意见,交流看法,最终要达成共识。
三是提高效率,即第九条“精兵简政”。会风很重要,毛泽东反对长篇无物的讲话和决议,提倡简明扼要和开短会。
其一,会议决定,即第二条“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毛泽东强调了三点,第一,“班长”和委员都不要背后议论,把问题摆在会上讲,通过会议充分讨论解决问题。第二,“班长”和委员讨论和研究任何问题都要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第三,中央和地方,地方之间、“班长”和委员之间的团结比什么都重要。
其二,征求意见,即第四条“问下级”。班长和委员不是神仙,也不是万能的。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必须征求下级同志的意见。
其三,抓中心、兼顾各方,即第五条“弹钢琴”。弹钢琴要有主旋律,主旋律就是抓住中心工作。只弹主旋律,一个调不行,还要兼顾其他,其他工作照顾到了,中心工作也就好办了。
一是党委书记要善于统筹,但必须少数服从多数,即第一条“善于当班长”。善于当班长,不是一言堂。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
二是团结多数,即第十条“团结不同意见的人”。集体领导就要善于团结,毛泽东提出了三个团结问题: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团结和自己意见不相同的人;还要团结犯过很大错误的同志。
三是调查分析,即第七条“胸中有数”。正确的决策源于调查分析,调查要掌握基本数据,分析要把握量的变化状态和趋势。
四是准确判断,即第十二条“划清两种界限”。实行正确集体领导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对事物要做出准确判断,要划清正确与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对这两个界限要进行具体分析。哪些是正确和错误;哪些是成绩和缺点,要清楚掌握比例。既不能过高估计,也不能估计过低,否则集体决策就会犯错误。
五是抓落实,即第六条“抓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都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紧重在落实。再好的决议和决策、方案和措施等,不抓紧落实等于一纸空文。所以,毛泽东强调,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
(来源:鲁祖轩)
更多信息敬请关注:
——芝罘卫生计生——
传播健康知识,服务公众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