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应用 | 普外科成功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实施一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

来源: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qdcyyy

3D打印技术

 近日,普外科团队利用3D打印三维重建技术1:1还原患者病灶原型,成功为患者实施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目前患者已康复。

 患者刘女士,剖腹产术后3天,进食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症状,CT检查发现小肠梗阻,但未见明显系膜扭转及内疝形成表现,普外科会诊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刘女士出院后不到1个月,再度出现梗阻表现,复查CT可见系膜扭转。入院后无明显腹膜炎表现,对症处理后再度好转,但病人排气、排便仍不通畅。3天后,患者再度突发剧烈腹痛,无腹膜炎的体征,增强CT检查仍无明显的内疝症状。

普外科副主任刘小雷介绍,目前对肠梗阻的诊断临床已不是难点,但是否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确定。


   


 为了明确手术指征,普外科在影像科及3D打印临床医学转化中心的帮助下,对病灶部位按照1:1的比例进行了三维重建。图中能清晰看到,患者肠管与子宫形成粘连,且能明确有内疝形成,符合手术指征。

 经详细的术前准备,普外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肠梗阻手术治疗,术中印证了三维重建的图像显示,在距离回盲部约100cm处,小肠与子宫手术创面形成粘连,并形成内疝,手术时肠管并未坏死,术中有了三维重建技术的指导,手术医师在进行腔镜探查时可以避开肠管及肠系膜,进而避免了手术引起的副损伤,真正实现“精准医疗”。


  

       刘小雷说:“3D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腹部脏器能更加直接和形象的显示,提高了临床诊疗工作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                                                      



     我院3D打印临床医学转化中心成立于2016年,目前已能独立完成建模打印、手术辅助、植入物设计分析等,参与手术400余例,在临床医疗上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

供稿: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