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连锁药店行业进入产业整合阶段,一般来说,上市是连锁药店龙头企业的必然选择,通过上市,不仅可以获得品牌的快速提升,还能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从而迅速做大规模。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和大参林均通过上市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对于众多中小型区域连锁药店来说,却很难通过上市手段获得发展机会。那么挂牌新三板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笔者系统研究了曾经登录新三板的连锁药店的公开资料(见表1),通过他们的发展情况,分析连锁药店究竟是否需要挂牌新三板。
表1:新三板挂牌的连锁药店汇总
数据来源:挂牌公司公告
2014年4月,嘉宝华成为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连锁药店,随后,上元堂、康泽药业等一批连锁药店相继在新三板挂牌,截止目前,已经有20家企业相继在新三板挂牌。
这些企业,通过挂牌新三板,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资本方,部分企业还成功融资。企业通过挂牌新三板,以期做大做强,这恐怕是20家企业最直接的想法。
然而,现实并非尽如人意。
据统计,挂牌新三板后,获得机构投资的企业仅有5家,分别是康泽药业、达嘉维康、泉源堂、都市医药和恒康药房,其余的企业并没有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同时,规范的成本和每年都需要支付的中介费用反倒给这些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部分企业产生了动摇,选择了终止挂牌,截止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有6家企业相继终止挂牌,分别是嘉宝华、华巨药房、唐人医药、达嘉维康、襄元堂和泉源堂。
这些曾经挂牌企业的业绩情况如何?为什么有的能够融到资,有的却一无所获?连锁药店如何借助新三板进行发展?
表2:新三板连锁药店业绩情况
注:加黑字体系2016年数据。
数据来源:挂牌公司公告
从这些企业的业务构成来看,纯零售的企业只有8家,其余企业除零售外,还有批发、电商或医疗诊所等业务。从门店数量来看,超过一百家门店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华巨药房、康泽药业、唐人医药、佐今明和恒康药房。
这些企业的业绩情况来看,营收和利润规模普遍偏小,营收规模较大的是康泽药业和达嘉维康,在20亿左右,其余企业均不超过10亿,其中有7家企业营收不超过1个亿。利润规模较大有康泽药业、达嘉维康和唐人医药,在5000万左右,其余企业均不足千万,其中有7家企业尚处于亏损状态。
表3:新三板连锁药店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挂牌公司公告
从融资情况来看,有5家企业获得了机构投资,分别是康泽药业、达嘉维康、泉源堂、都市医药和恒康药房,其中,康泽药业、达嘉维康和泉源堂融资金额较高,引进了数家投资机构。
康泽药业,于2014年12月挂牌,挂牌后进行了三轮融资,共募集资金3.66亿元,引入了广发证券、汇智投资和中科招商等投资机构。公司通过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见图1)
图1:康泽药业业绩增长情况
达嘉维康,原名同健股份,于2015年3月挂牌,挂牌后进行了两轮融资,共募集资金3.39亿元,同时进行了一次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同一控制人旗下的医药批发业务,也达到了20亿左右的规模。
图2:达嘉维康业绩增长情况
泉源堂,于2015年9月挂牌,挂牌后进行了两轮融资,共募集资金1.3亿元,公司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重组,目前形成了电商、批发和零售三大业务格局。
图3:泉源堂业绩增长情况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连锁药店在新三板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首先,具备一定的规模体量。如康泽药业第一次融资时已经具备10亿元的规模,达嘉维康和泉源堂虽然第一次融资时规模较小,但实际控制人有相关资产,通过资产注入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其次,具有快速的成长性。几家公司都具有快速成长的业务,如康泽药业和泉源堂的电商业务,达嘉维康的批发业务,这些业务推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快速增长。
最后,具有符合投资热点的商业模式。几年前,医药流通行业的融资热点是电商,所以具有电商概念的公司受到资本的青睐;最近热点转换到了医药新零售,一些连锁药店开始探索医药新零售,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可。
所以,挂牌新三板还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机会,关键是能识得水性,同时有相符合的资产及一定的发展潜力。否则,盲目挂牌得不偿失。
新三板就在那里,对于连锁药店来说,你来还是不来?
来源:药店新语
亲,中国药店公众号长期公开征集稿件,如您欲抒发心声、记录生活、分享经验……可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将作品发送到yaodian2018@163.com(邮箱),稿费=200元+阅读量*0.01元。温馨提示,投稿时请注明联系方式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