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知识,你Get到了吗?

来源: 台州黄岩中医院/tzhyzyy

秋天

autumn


中医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 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早起早睡


到了秋天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经常熬夜,或者是早上经常赖床。早睡早起会减少血栓的形成。另外秋天也是一天两人困乏的季节。睡眠不充足会使得人一天都没有精神。

2、加强锻炼

秋天的气温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变慢,这就需要多锻炼运动来加快人体的新城代谢。另外天气虽然变的冷了,但是不要一开始就添加太多的衣服,偶尔的被冻一下也能增强人体的机能。尤其是早上起床之后,可以进行慢跑等运动。

3、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4、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

5、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6、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第二,多接地气;第三,避免大汗淋漓。

7、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 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8、预防感冒

秋天的感冒你是在不知不觉间就患上了。你自己都感觉衣服也增加了,也没有喝凉水什么的怎么就感冒了呢?尤其是年纪大和体质较弱的人更应当注意及时的增添衣物。室内外的温差不要太大,空调最佳温度是25-27度。

9、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

养生指南之水果
葡萄
苹果
秋梨

秋天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还可以多食用橘子、山楂、青苹果,猕猴桃,柠檬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


养生指南之粥
南瓜粥
黑芝麻粥
玉米棒渣粥

秋天是保护肠胃的关键时期,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上一大碗热粥,可以让肠胃得到滋养,减少消化系统的负担。

养生指南之汤
银耳汤
冬瓜汤
菌菇汤

秋季多喝汤,可以补肺,补肾,补脾。防止呼吸疾病,滋阴补肾,提高免疫力。

另外:胡萝卜汤,山药汤,丝瓜汤,海带汤等都是秋天养生汤的不二选择。

秋天一碗汤,不用医生帮

秋季养生之禁忌

1、注意速度

很多老人牙齿不好,或者装有假牙。食物咀嚼不充分会影响吸收,吃的太快也有可能将假牙吞下

2、不要吃的太饱

吃得过饱增加肠胃负担,容易造成腹部不适。而且长期暴饮暴食也容易导致胃下垂

3、注意食物温度

胃部对食物的温度异常敏感,过热和过冷的食物刺激肠胃,影响消化功能。

4、不要吃太硬的食物

食物太硬不宜消化,而且长期吃太硬的东西,很容易造成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秋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1、 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3、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

4、衣装适宜,谨防着凉

5. 秋季更应注意科学午睡

6、注意排毒。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十忌:


1、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慕名进补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不分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中医讲“虚不受补”,在身体很虚的情况下直接大补特补身体会吃不消,要一步步的慢慢补充。

4、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5、以药代食

重药物而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效果佳。

6、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7、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8、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9、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10、贵贱之分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特别是老年人应该做到三个“坚持”,即秋冻、秋防、秋练,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即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1、坚持秋冻

俗话说 “春捂秋冻”,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2、坚持秋练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老年人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跳交谊舞、短程旅游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的衰老的目的。

3、坚持秋养

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国医药著作《素问》中指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适当休息同样也是老年人养生良方。白天工作劳动锻炼要适度,晚上娱乐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