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启程!我省这支国家医疗队又奔赴贵州偏远山区,义诊、义捐......

来源: 吉林卫生计生/jian-kang-ji-lin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8月9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医疗队响应国家号召,跨越万水千山,又一次奔赴贵州偏远山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巡回医疗工作。


贵州是我国健康扶贫的主战场,对口支援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自2016年国家卫生部门组织开展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工作以来,作为北方四省区唯一被授权组建国家医疗队的吉大一院,先后共选派28名专家教授和工作人员来到贵州,按照“技术支援、管理指导、长期结对”的要求,舍家报国、倾情援黔。


今年的巡回医疗工作,已是吉大一院国家医疗队对口支援贵州省的第三年。吉大一院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全院动员,对各项帮扶工作任务进行了重点指导和安排,提前与受援方沟通、调查,确认对方最迫切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人员和物资,精准施策,达到从“输血援助”到“造血帮扶”的目的。


院里重视,医务人员也不含糊。刚结束河北唐县老区健康行活动的医疗队急诊内科医生徐大海和超声科医生白洋,主动请缨,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地又奔赴贵州;今年65岁的肝胆胰外科教授张学春,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专家,听说老区需要医疗技术指导,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能用我的一点经验,为老区人民健康尽一份力,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无私忘我,团结奋战,在高山之间续写着服务人民的新篇章。副院长王海峰表态,吉大一院将继续从大局出发,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健康扶贫工作要求,扎实主动地做好对口支援各项工作,促进双方地区医疗条件长足进步,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吉大一院力量。


名医送诊  现场把脉

“你们辛苦了,术后患者恢复得都特别好,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8月28日晚,贵州遵义市正安县人民医院全体骨科医护人员驱车40公里,专程从正安县来到道真县,代表医院和所有受帮助的正安百姓,向刚刚从正安县转战到这里的医疗队专家送去最真诚的谢意,感谢专家们让他们学到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让正安百姓享受到了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真挚的感谢,离不开医疗队专家们30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工作。


12位来自肝胆胰外科、关节外科、泌尿外科、心内科等10个重点科室的专家教授和工作人员,克服了水土不服、饮食不适、天气炎热、山路崎岖、设备缺乏、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先后深入贵州黔东南黎平县、遵义市及遵义市所辖的3个县,深入正安县人民医院、道真县人民医院等5家市县级医院,深入偏远的玡川镇、黄岗村等8个镇村,开展了多学科、全方位的医学诊疗、教学、手术示教等活动。


因受地理环境和饮食结构等原因影响,贵州地区骨关节疾病及泌尿系统结石高发。医疗队在进驻到黔东南黄岗村后,发现该村条件极为艰苦,地理位置偏僻,医疗条件很落后,百姓存在乱用药的现象。在黄岗村近4个小时的义诊中,专家们共检查150余人次,捐赠价值2万余元药品,完成心电、超声检查50余人次,并对地方病进行了详细讲解,还对村卫生室仅有的两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帮扶。当他们得知一位有家族性地中海贫血的男性患者因性格孤僻不愿到义诊现场,专家们就背着仪器和药品,徒步上山为他检查身体。

黄岗村的义诊服务只是医疗队工作的一个缩影。一个月间,医疗队共义诊1022人次,教学120课时,教学查房百余次,手术示教18例,得到当地受助百姓的广泛赞誉。


巡回医疗期间,医疗队队员们马不停蹄,行程表上记录了大家奔波的足迹:8月9日凌晨4时,医疗队从长春出发,坐飞机、乘高铁、搭客车......整整16个小时的奔波,抵达第一站——贵州黔东南黎平县;8月10日一早,医疗队兵分两路,分别走进黎平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进行技术帮扶。工作结束时已是日落时分,医疗队来不及停歇,又踏上了去往黎平县黄岗村的崎岖山路;8月11日,炊烟袅袅升起,医疗队队员们忍着车马劳顿的辛苦,头顶烈日,连续奋战近4小时,为黄岗村村民义诊送药......


巍巍青山见证真情。一个月的朝夕相处,受援人民和医疗队结下了深厚感情,点点滴滴见情谊。


授之以渔 书写大爱

“郝老师,感谢您一个月以来的辛勤付出,从无到有,导管室的建立有您浓墨重彩的一笔!”援黔结束前夕,凤冈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发给吉大一院心内科教授郝守艳这样一则短信。

技术援黔“传帮带”,栽下医疗发展“希望树”。这是吉大一院此次巡回医疗工作的另一项主要任务。


早在8月1日,根据凤冈县人民医院的需求,吉大一院就选派郝守艳入驻凤冈县人民医院,帮助该院建设介入导管室。郝守艳入科后,将导管室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无私地分享出来,带领全科医生完成了导管室从“白手起家”到目前可以独立完成造影手术的质的飞跃,大大缩短了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时间。在郝守艳的帮助下,凤冈县人民医院正全力构建标准版胸痛中心。


去年,吉大一院将援黔计划延伸,与凤冈县人民医院正式签订了对口支援帮扶协议,凤冈县人民医院成为吉大一院集团医院之一,标志着两家医院正式结对,在祖国的一南一北、一东一西,凌空架起了一座民族团结友爱互助的桥梁。吉大一院先后捐赠价值10万余元药品,这次巡诊医疗期间,副院长王海峰又先后两次专程从长春赶到凤冈县人民医院,带去三甲医院管理建设“秘籍”及等级医院创建的指导意见,并送去了一份大礼——一台价值50万元的进口呼吸机,为凤冈县人民医院提供了强有力的急救能力保障。


帮,就要帮到点儿上;扶,就要从根扶起。在各种医疗先进技术对接的同时,一个又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智力帮扶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


各位专家教授在出发前准备好的培训课件,到贵州后发现并不合适宜,他们又通宵达旦、加班加点,重新制作教学课件。


根据凤冈县人民医院透析室诊疗的基本现状,医疗队肾内科副教授贾冶和超声科医生白洋,共同指导制定了内瘘血流量不足的尿毒症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大大加强了科室协作能力。


医疗队急诊内科医生徐大海,连续在各个县级医院进行全院性急救技能提升培训和应急演练指导。全面强化并提高了基层医疗急救意识和医护技术水平。


从“输血”到“造血”,吉大一院创建了一支 “永不离开的医疗队”,真正起到了“以点带面、区域辐射”的作用。


白求恩精神  永放光芒

一南一北手牵手,高原松江情相连。医疗队队员们把贵州视为第二个故乡,把贵州人民当作亲人,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奏响了“民族融合、相亲相爱”的时代强音。

一个月以来,医疗队队员们经常失眠、头痛、食欲不振,身子瘦了,脸黑了。专家胡敬海、王立哲、徐大海、张大光先后病倒,张学春的眼睛被蚊虫叮咬肿得就剩一条缝了,依然坚持为百姓服务。即使这样,他们仍然表示“若有机会,还要再来”。


黄岗村的侗族孩子们不会忘记,是吉大一院国家医疗队队员们的大手牵住了他们的小手,拿出自己的出差补助金14400元,帮他们实现继续学习的愿望;遵义地区9位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复杂三踝关节等手术的患者不会忘记,是医疗队关节外科副教授张大光牺牲午休时间,连续奋战,在手术条件相对简陋的情况下,无偿而完美地帮他们做了手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吉大一院国家医疗队队员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大医精诚、尚美至善”的院训,延续着白求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黔贵高原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医疗队队长吉大一院医务部主任亓玉伟,在连续出差、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依然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为了兼顾院里的日常工作,贵州巡诊一个月内,他往返长春与贵州四次,始终牵挂着老区人民。


神经血管内科赵宇昊的女儿才1岁多,有天晚上,他隔着手机屏幕问女儿想不想爸爸,女儿转过头,一脸倔强地说:“不想爸爸”!那一刻,赵宇昊眼泪“唰”地流了下来。但他无怨无悔:“等女儿长大了,我会告诉她,爸爸在做一件非常值得她骄傲的事,她一定会理解爸爸的。”


真诚的付出,无私的奉献,使吉大一院国家医疗队得到了贵州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正安县人民医院院长郑维辉对医疗队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吉大一院各位专家与贵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真心实意为受援地人民办实事、谋福祉,让他印象深刻。这份远隔三千公里的深情厚谊,会永远埋藏在他的心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吉大一院同贵州人民的深情厚谊,将继续造福于两地人民,续写医疗援黔的新辉煌。(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添怡

来源:彩练新闻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吉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