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的剂型与药物吸收
固体制剂最常见的给药途径是口服,另外可用于各种腔道给药。在体内一般须经崩解、分散、溶出过程,才可以被生物膜吸收。固体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速度主要受药物的溶出过程及跨膜转运过程的限制。药物跨膜转运吸收跟药物的分子量、脂/水溶性、药物的浓度等有关。一般当药物溶出或释放速率足够快时,跨膜转运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但当药物的溶出或释放速率较慢时,溶出或释放可能成为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分子量大小等可影响固体药物的吸收。一般溶解度大、分子量小的药物易于溶出或释放,吸收快。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固体剂型,其溶出与吸收也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溶出速率快慢排列为:缓、控释固体制剂
液体制剂不存在崩解、分散过程,溶液型制剂甚至没有溶出过程,因此药物的吸收相对较快。静脉注射剂不存在吸收过程,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肌内注射药物由于肌肉组织的血流量大,因此吸收迅速;对于口服的液体制剂,其生物利用度大于固体制剂。
药物经皮肤和粘膜表面吸收,均要穿越细胞类脂膜疏水区域,具有相似的吸收机理,但皮肤有一层致密的角质层强疏水结构,对药物穿越造成更大的屏障。
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被动扩散,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密切关系,一般用油/水分配系数衡量药物的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大,则脂溶性大,有利于药物跨膜转运。药物的被动吸收速率与药物的扩散系数有关,分子量大的药物,其扩散阻力大,扩散速率慢。难以穿透皮肤、肺泡表面生物膜、鼻腔粘膜等,因此分子量不宜超过1000,否则可要考虑加入促透剂,或采用离子导入等方法来促进吸收。生物膜的生理状态,如部位、结构、健康状态等均对药物的吸收造成影响,破损的皮肤或去除角质层的皮肤,角质层较薄的部位,药物的穿透阻力较小,吸收较快。肺泡表面药物的吸收迅速,远远大于透皮吸收。
考试动态|备考指导|学习资料|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