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10大省份推迟新高考改革!各年级高中生何去何从?

来源: 紫诚医药并购信息/zc13938703155

高考改革关系千家万户、国计民生。改革何时进行、怎么改?牵动着每一位考生和家长的心弦!


改革延迟?


近日,多方消息称,部分省份的高考改革已经确定推迟实行。原定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省份,已从18个锐减至8个。这是怎么回事?你所在的省份推迟了吗?


根据已公布的方案,2018年秋季学期起,原定共18个省市(江苏、河北、重庆、辽宁、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将成为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省份,实行新高考改革,不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变为3+3(6选3)。


今年秋季新高一学生已开学多日,关于实施新高考改革所应该有的工作布置,在一些省份正在变得静悄悄。近日多方消息传出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9省目前已明确推迟一年实施新高考改革。


随后,9月11日,安徽日报消息称安徽省教育厅决定2018年暂不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并报教育部,教育部认真研究后同意。安徽2018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高考仍按原办法进行教育教学。


河南某地家长在“百姓呼声”上提问:“今年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来的高考改革不?有没有啥最新消息?”


受理的洛阳市教育局回复称:按有关要求,今年高一新生在高一年级不分文理,明年进入高二后再分文理。我省明年进入新高考,即2019年高一新生参加新高考。


 

除此之外,四川部分高中校长、家长和一线教师等透露,四川高考改革也将延迟。今年新高一的教材和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没有要改革的动向。具但体官方部门还没有通知。


 

黑龙江省部分家长反映,哈十三中家长接到学校通知要求,报到当日要求填写文理倾向调查表,初步按照文理倾向分班,到高二时可以再调整一次。除了哈十三中外,阿城一中等,不少高中在学生高一的时候甚至直接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


 

至此,原定于从2018年秋季入学新高一入学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的18个省市中,因阻力较大,只有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以及广东8个省市按原计划启动了新高考改革


关于多省相继延迟启动新高考改革,网友纷纷有话说:


@大爱无疆:我认为各地推行新高考的进度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推行,毕竟高考不是儿戏,作为对考生公平公正而言也应该慎重考虑!

@叶老弟:没准备好就大胆地说出来,再准备一年,如果做好了准备,就多向外界公布下方向和策略,也让小白鼠们安心下,不希望孩子成为改革的试验品!

@春暖花开: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关于教育公平的高考改革确实应该慎之又慎!

@吴婷燕:人们宁愿维持现状,是有多恐惧不熟悉的事物,不管从哪届开始,变革的阵痛总要开始,推迟只是一种回避,反而不利于学校积累有效的教学方法。

@风向标:新高考本意是好,但是相应配套远远还不够。

@花开花落:我们19届怎么搞?暂停一年我看也解决不了教育资源不充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新高考就存在不公平的情况!希望多停几年,待条件成熟后实施,不要在政策上坑了孩子就好。


新高考改革的阻力着实不小,按时推行新高考方案的不足半数,这是怎么回事呢?


新高考改革延迟启动原因猜测


1.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必须要考虑区域差异的问题。


部分省市准备不足,所在地区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尚未允许,没有做好迎接新高考的准备,比如说改革以后某些科目可能会出现师资、教室场地不足的情况。此前,中国教育学会潘玉芹博士表示,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是阻碍学校进行新高考改革时面临的最大问题。


2.上海、浙江等改革前线的省市均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他省份不想“重蹈覆辙”,所以采取暂时观望的态度。


问题:浙江、上海的试点新高考改革出现的问题还尚待解决,新高考改革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刚刚参加了2018新高考的浙江、上海考生表示,学校采用“定二走一”的“小走班”模式,即先将有两个科目选择一致的学生放到一个固定的班里,只用对1个科目走班,而物理作为学霸集中区,是许多学生逃避的科目。


学生在选科时往往是选择自己成绩比较好的科目。而“6选3”自主选科,让学霸们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三个科目,但是对于学习中等偏下的人来说,这就相当于“强者更强”,在学习中感觉更加吃力。


3.高考改革摁下暂停键,是对全国中小学生的一种教育保护


“编外教育参谋”在《全国高考改革为何摁下暂停键》一文中说,高考改革摁下暂停键,是对全国中小学生的一种教育保护,同时也是对全国教育界所有学段提出警告,包括大学。如果连续两年在浙江新高考模式得到大学的认可,为何其他地区无法效仿?这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高考改革摁下暂停键的原因是什么?“编外教育参谋”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高考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基石的核心地带,如果综合素质评价撼动了高考公平,带来的问题是教育系统无法解决。


至于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说高考改革会中止。而是暂停,高考改革还会大面积启动的。


新高考改革任重道


变革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新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高考改革是以“先行先试”的方式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方案,并调整改革进度,协调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安徽等省根据上海、浙江等地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情况,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调整改革时间,或许是务实和负责任的选择。如果不顾一切盲目启动改革,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学生,虽说新高考早晚要实施,但是等方案更成熟、各方面条件都准备好后再进行改革才是对广大学子负责。


在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于各省份新高考改革的进程情况表示,对于新高考改革方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


 01 

从2019年秋季起


同样值得广大学生和家长关注的是,8月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从2019年秋季学期(现初三学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22年秋季(现六年级)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与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虽有密切联系,但毕竟是两个领域的事情。


如果两项改革交替叠加,可能会给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所以,至于各地新教材使用从哪一年开始,还需要等关注各地官方消息。


 02 

高考改革向上影响高等教育

不能只是选分,还要会选人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人们似乎已经清晰地看到,但是高考改革向上——高等教育的影响似乎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明显。


有专家认为,新高考改革必然会带来对高等教育的利好,“比如对高校办学模式与方向的影响,对扭转千校一面的状况有显著效果。”陈志文说,新高考在以专业为核心的志愿填报模式下,将更加强调高校本身的特色和学科的优势,改革后即便是“985”“211”或者“双一流”高校,也无法保证由一个体面的分数线就能录取到优秀和适合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改革实际上与‘双一流’建设形成了合力,迫使高校有所为有所不为,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


一直以来,人们常常会这样诟病高校的招生:“不是选人,而是在选分。”甚至有人极端地形容,高校根本不需要派专人去招生,招生的过程完全是由电脑完成的:电脑把每个考生简化为一个分数,然后再“一刀切”地把这些“分数”带回学校。


“有些学生对某些专业很痴迷,比如说喜欢机器人,他们能在全世界的比赛得金奖,但是不一定能被高考选拔出来。” 北京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说,我们怎么通过高考改革真正给这些孩子开绿灯?


中学校长的期待看似简单平常,但其实挑战巨大。


高考不仅面临如何把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孩子选择出来,新高考后大多数孩子都将一改过去千人一面的状态,他们的中学学习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各具特色的个体。


不少专家表示,高校的准备似乎并不充分。


武汉理工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吴先超表示,2014年国务院颁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之后,对各个高校的冲击非常巨大。“未来进来的人才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要培养成符合学校要求的人才,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要寻找个性化的出路”。


吴先超认为,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和大学不应该再处在彼此隔离的状态,而大学和中学的交流,可以分为“硬沟通”和“软沟通”。线上沟通是硬沟通,比如针对新高考制度,高校首先要提出选考科目要求,这属于硬沟通。线下的软沟通则更多,比如,针对生涯规划大学可以派专家教授到中学开讲座,对高校专业进行介绍和讲解,接受考生和家长到学校参观游学等。“其实大学类似的资源很丰富,但是大学的准备不充分,跟中学沟通连接不充分,这方面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吴先超说。


 03 

高考改革对高中生的利弊分析


1、考试科目变化


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科目有四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是文综);

改革后: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


影响:

文理分科,禁锢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文理分科后,对理科生而言,只顾一天到晚的理化生,题海战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然而表象之下却忽略了日常情操和对于文史知识的了解,以至于到了大学之后缺乏文化底蕴。

而对于文科生而言,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识的积累,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到考试就使劲背,完全是培养“应试性人才”,显然,这也是有重大缺陷的。

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的文化素质,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更为以后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但同时也会造成为了高考分数,导致个别科目无人愿意选择的局面,比如得分较难的学科——物理!


2、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影响:

首先,高校会逐渐重视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有助于高三学生重视水平考试而不是单纯当做高中毕业考试;

其次,改革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试排在高考之后,也有助于减轻高三考生的压力,尤其偏科生。

最后,三科选三门考试,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而不是机械简单的应试。


3、外语考试


改革前:只有一次统考,成绩计入总成绩;

改革后:增加听力考试;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影响:外语考试进行两次,取成绩最高者计入总分,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大手笔,两次考试既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准备和复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

但也会形成不良竞争,即无论第一次考试好坏,都会参加第二次考试,因为无论如何都会选择最好的一次作为成绩。


4、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

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影响: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好处多多,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04 

新高考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


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是必然的,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利。


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

除了语数外,新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

若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最好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

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


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高考改革6选3以后,高校一些专业会对考试科目做要求,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

选择科目时还是要慎重一些,早做规划,权衡利弊。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


 05 

高考改革对复读生影响有多大?


高考改革方案实行后,对处于衔接阶段的复读生造成影响是必不可免的。


结合其他已改革地区的情况,若从2019届新高一开始实行高考改革,那么,现在的新高二、新高三如果以后复读的话,应该还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但是对于现在的新高一,如果高考后成绩不理想需要复读的话,可能就会有一点麻烦了。


大家是怎么看待新高考的呢?

对高考改革你有啥想说的?

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恭喜你看完了文章,点个分享一下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