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原则 你收藏了吗?

来源: 连云港市中医院/lygszyy

点击上方“连云港市中医院”可订阅哦!


        秋季是自然界寒热更迭的季节,受此影响,人体也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养生则要润秋燥、养肺阴,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秋季预防心血管疾病

         秋季早晚气温低,血管遇冷,会收缩,甚至处于痉挛状态,站在中医角度讲,“寒则收引”。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或心肌缺血。
      另外,“春捂秋冻”是流传在老百姓之间的养生经验之一,但事实上,这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冠心病患者就特别怕冷,如果秋季没有及时增减衣服,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衰患者则特别怕肺部感染,“在秋季也要注意,别轻易感冒,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引发心衰”。

        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如果入秋后出现头晕的症状,有必要到医院监测血压。如果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则有必要到医院做一个心电图检查。
         而真正的预防永远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方面要随时增减衣物,不要嫌麻烦,另一方面,早睡早起,保证人体阴阳平衡。


分清体质再润“燥”

        秋天是偏燥的季节,主要表现为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多数健康人群都可以适应这种“燥”,不会感到极度的不舒服,更不会诱发疾病。
        中医讲求四季养生,秋季讲究润燥、滋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养生方式,特别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防不防燥、润不润燥,必须看具体的“症型”。
        高血压患者易出现“肝肾阴虚”;冠心病患者易出现“气阴两虚,阴血亏虚”;心衰、心律失常易出现“阴虚,气阴不足”。这类患者“一定要防燥”。

        莲子、木耳、百合,梨之类的滋阴食品,太子参、麦冬等滋阴的中药材,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痰湿体质的患者来说,这些食物或药物只能增加痰湿,对身体并没有益处。临床门诊中,大概有1/3 比例的心血管病患者属于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阴虚体质如何判断?需不需要润燥?如何正确养生?虽然科普文章呈现爆炸式增长,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专家提醒,养生需要个性化指导,有必要可到市中医院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多晒太阳抗秋乏

        老人最易秋乏,这其实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除饮食调理外,作息必须改变春夏以来晚睡的习惯,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此外,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绪因而低沉,所以要增加阳光的照射,晴天时多到户外散步,每天保证半小时。每天喝一杯花旗参茶也有提神补气、抗疲劳的作用。


养阴润肺不食姜

        秋季养生还要注意养阴,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也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医认为秋季五行属金,内应肺,也就是说秋天里,肺的功能极易偏旺偏亢,肺阴很容易虚损,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直接伤及肺阴。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明确提出了秋天饮食“少辛增酸”的原则,即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特别是生姜,古代的医药典籍中曾反复告诫大家“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在少辛的基础上,应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猕猴桃、橘子、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等。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食材也有养阴润肺作用,可以适当多吃。


烦躁不眠饮莲子心茶

       干燥少雨的秋天气候最容易让人产生烦躁抑郁的心理波动,再加上各种压力的干扰,秋季失眠就成了很多人的大烦恼。在秋季常见的失眠涉及心、肝、脾的功能,失眠总归是心神不宁,心神不宁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肝血亏虚,心脾两虚是失眠的主因。

        专家介绍,烦躁不眠者,可饮用莲子心茶。以莲子心2克,开水冲泡,当茶睡前饮用。莲子心味苦性寒,有养生安神之功效,《中药大辞典》也记载它可治“夜寐多梦”。需要注意的是,莲子心性寒,怕冷、大便稀的体质虚寒者慎喝。



公交路线

乘坐6路9路24路202路 到中医院下车

乘坐17路到中医院西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