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艾灸不能用艾灸盒?80%的人做错了,怪不得艾灸无效

来源: 江苏新中保医学研究院/zhenjiupx

01

艾之功效


艾是艾灸治疗的主要原料,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等。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02

如若个人保健,提倡“悬灸、直接灸”


艾灸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艾灸不是心血来潮,随波逐流,不是病入膏肓才想起疗疾,艾灸不能要求艾灸在一段时间就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艾灸不是包治百病,但是万病能调。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故艾灸需辨证施灸,探寻热敏穴,提倡施用“悬灸法”“直接灸”,以艾火深透体内,产生压、麻、胀、痛,寒气外散等传感,使艾灸得气感传至病所,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艾灸大学堂提倡尽量不使用艾灸器具,各种艾灸器具的木头壁、铁壁、铁丝网等,均会影响灸火正常辐射。虽然温灸器也有温热感,但鲜有艾灸治病所需的得气感,影响灸法防治疾病的疗效。

很多人贪图方便,使用各种艾灸盒、随身灸、艾灸仪等等,常常责骂艾灸无效,这其实是不无原因的!

“艾”通“爱”,在这个被手机“冷暴力”的年代,艾灸大学堂建议大家能停下来,静下来,燃一根艾条,仿若点一根香的虔诚,诚心之至,体悟身心,于己是一份修习,于人是一份温暖。艾灸更在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关爱!


03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灸治要诀


马少群灸治经验的要点可归纳为如下: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于患处、局部穴位,往往便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速的灸法。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因为此时病久已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灸贵于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我们在“灸疗法为大众所掌握”一章中对此已有所论述,可参阅)。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一些陈年固疾,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医患双方均要有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当灸治若干时日,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遂止灸,这常常导致病状复燃。

故少群先生每每叮嘱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少则两三个月、半年,甚至要更长时间地灸下去才行,症状已消失,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须以触诊再做验证(详见“触诊”一章)。病治好了,如身体仍显点症状,也应继续用灸,培养元气。总之,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病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故须持之以恒。


3、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因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每有必要先通其腑气。这样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的瘀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故中脘、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贵引导


先后有序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而“盛”及“热”又最为患者所苦。针对这种情况应先着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俟中,下部灸通,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这就是灸法引导功能的运用。当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位的灸量,则上下皆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

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也类似,此等宜先多灸四肢穴,俟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灸穴,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


5、灸病赢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赢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少群先生一般嘱其先按以下5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环跳、阳陵泉;3日风市、申脉;4日肩隅、曲池;5日风池、绝骨

5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酌选穴灸治。遇病久而赢弱、进食少、体寒(喜热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4日穴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选穴灸治。

对这样的患者,前15天的灸量为:腹部每穴每次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俟灸至患者进食增多、感觉体力增长之后再使用通常灸量。此因虚甚则滞亦甚,故只宜先小通,后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反应。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单一的病患,可按本书下篇中各病常规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患高血压的同时尚患有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时患有牛皮癣等等。如此可将不同病患的常规灸法的穴组合并灸之(其中重复的穴组不必重复灸)。当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为主时便不通、小便不利及水肿者等“急所症”时更应先顾及于此,并可按以下灸法治之:

(1)治外感:灸风门(背部)、阳陵泉(下肢)各25分钟,日灸二三次,以微微汗出为度(还可参考下篇中的“感冒”治法)。

(2)治大便不通:灸承山(下肢)25分钟,左大横(腹部)30分钟。日可两灸,以大便通为度。(一般夜晚灸,次日晨便下)

(3)小便不利伴水肿者按以下利水常规灸法治疗:

1、水肿轻,炙以上第一二日穴一般便可取效,余穴不必全灸。

2、上述灸法治水肿普遍有效,如果某些特殊病例,炙后见效迟缓,也可以加灸腰骶部命门穴至长强穴这一段督脉及旁开的膀胱经段。此灸法不论穴位,而是自上而下一灸器挨着一灸器施灸,先灸督脉,继灸膀胱经。每日炙2次。每次灸2~4处,每处灸60分钟。亦循环灸之。下肢肿甚者,还可由浮肿处的上缘,自上而下灸腿的内外侧,如同灸督脉段法。

3、每日灸脐。


艾灸选穴原则

(同学们可参考热敏灸)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04

艾绒不同,应各司其职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悬灸最宜材料

艾条悬灸,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陈久耐燃者为最佳

“艾条”的质量主要在于其“陈”和“纯"


其中所谓的“纯”并不是市场上所用的黄金艾,“纯”是无桔梗、无杂质。

金艾绒的纯度太高,燃烧速度太快,使艾条不得不频繁弹灰,很快就用完,完全不能符合灸疗“久”的本意,周楣声云 :“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不能保持连续性,灸感总是断续,很影响灸疗的效果。

艾灸补泻

灸法术语也称火补火泻。《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深入,待火燃尽,灼伤皮肉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用口吹其火,使之燃速,病人不觉烫,不待其皮肉即除去艾柱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作用。《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火烧其处,正气聚,故曰补也;吹令热入以攻其病,故曰泻也。”

现代灸疗大师周楣声先生临证施术时将灸法分为疾徐强弱补泻法与疾徐开阖法。


泻火、补火

疾徐强弱法就是用口对艾炷吹气,使气传及艾使其燃烧旺盛之意是疾火与强火,这种强火强刺激具有泻的功效能使邪气随火气而发散,叫泻火;

若任其自灭是徐火与弱火,这种弱火弱刺激具有补的功效能使阳气深入,叫补火。疾徐开阖是在艾炷自灭之后再加按压以增强补泻作用。


艾灸禁忌


灸法注意事项

一则

不可滥用灸法

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

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

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

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二则

灸后当戒冷饮冷食

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

三则

戒房事数日

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四则

灸后要注意休息

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五则

防灸后伤阴

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当急服黄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汗亡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亡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


艾灸是一种生活态度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旨》曰:“凡灸诸病,要持之以恒,必火足气到始能愈”

学会艾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养生保健,可以活人于顷刻,其功之大,孰与可比。一般来说,救急之时,药物或者其他疗法皆不如艾灸之速效。以我的经验,艾灸其手到病除,应手而效之功,经常令旁观者叹为观止。

而且,艾灸之功,实在是融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时时可以取效,时时可以救急。如果都等着去医院,病人不知要忍受多少痛苦,又可能因此而失去急救的机会。为自己考虑,也为家人的健康考虑,我们是不是应该学点艾灸技术呢?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给原作者所有

中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长期开展中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刺络、正骨整脊、中医体质减肥、小儿推拿、催乳师(产后康复)、新九针(针灸提升)、中医外治膏药制作班~

提供试听/实用干货/中医课程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联系电话/微信:13584019959(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