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最强生物技术公司TOP15——2018 Fierce 15

来源: 医药魔方数据/iyiyaomofang

10月2日,FierceBiotech发布了2018年全球最强生物技术初创公司TOP15榜单——2018 Fierce 15。这份榜单由前FierceBiotech主编&资深编辑John Caroll(目前是Endpoints News创始人&主编)一手打造,已经连续发布多年,在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上榜企业代表了诸多有可能满足未来临床需求的创新前沿,通常都会成为大型药企追逐并购的对象。


2018年的Fierce 15榜单由FierceBiotech的高级编辑Ben Adams负责推出。他在榜单引言中提到:“今年9月初福布斯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风投机构(VCs)对医疗健康初创企业的投资总额创了新记录,今年前8个月共向这个领域投资200亿美元(涉及1186个项目),相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59%,相比10年前同期更是增长了180%。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热度在 Fierce 15的数据上也有体现,这15家企业已经累计完成了13.6亿美元的融资,其中融资最多的5家超过了1亿美元,其他大多月4000万~6000万美元之间。融资虽然并不能代表一切,还需要用研发成果证明自己,但至少这些企业有资金、有机会把自己的愿景变成现实。”


在此,我们和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一下2018 Fierce 15企业的情况。


推荐阅读独家 · 2018年中国最值得关注的10家创新药公司


1

Ansun Biopharma



成立时间:2002

总部:圣地亚哥

CEO:Nancy T. Chang

专注领域: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

投资机构:国药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元明资本;济峰资本;海松资本;弘励创投;经纬中国;本草资本;中楷投资


Ansun是一家致力于开发针对呼吸道病毒的独特宿主靶向抗病毒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核心产品是用于治疗副流感和流感的first in class新药DAS181。


副流感是一种不严重但可致命(特别是对于伴有免疫减退的患者,比如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疾病,目前尚无任何疗法获批用于治疗副流感。DAS181获得了FDA授予的治疗伴有免疫减退的下呼吸道副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突破性疗法和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目前处于II期阶段。


Ansun今年5月完成了8500万美元A轮融资,计划开展DAS181针对感染副流感病毒的住院免疫减退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据Ansun发布数据,每年有大约5.5万~20万住院患者感染副流感病毒,如果病毒感染侵犯下呼吸道,死亡率在13%~63%之间。Ansun还计划开发DAS181的流感适应症,包括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的流感病毒株,和包括H7N9、H5N1和H1N1以及许多其它病毒在内的大流行病毒株。


DAS181是一种重组唾液酸酶蛋白,通过吸入给药,可以切割位于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唾液酸,阻止病毒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从而防止病毒感染和传播,作用机制与当前的流感药物(比如罗氏的口服唾液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有明显不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或作为补充手段。


此外,Ansun 还曾报道过DAS181可以阻断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人偏肺病毒。除了DAS181之外,Ansun的研发管线中还有4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药物,比如治疗人多瘤病毒BK和JC的ANSXEV68。


2

ArrakisTherapeutics


成立时间:2015

总部:沃尔瑟姆

CEO:Michael Gilman

专注领域:小分子RNA靶向药物

投资机构: Advent Life Sciences;Canaan Partners;Celgene;Henri Termeer, Osage University Partners;Pfizer 


Arrakis在2017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致力于开发靶向RNA的小分子药物。在这个领域,大分子通常被认为难以成药。事实上,RNA作为药物靶点本身就被很多人质疑。因为RNA结构简单,远不像具有多重折叠结构的蛋白质那样稳定,而且RNA不像蛋白质那样有很多不同的氨基酸残基,都是由A, T, G, C四种核苷酸组成,作为小分子靶点的选择性较差,所以在Arrakis最早宣布要开发RNA靶向药物时,多数投资人都不以为然。


当前有一些在研的小分子RNA药物,比如诺华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的LMI070,以及默沙东的抗菌药ribocil,不过这些小分子RNA靶向药的发现更像是意外,而Arrakis则是把研发方向锚定在了这个领域。这家公司之所以如此“疯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团队:创始人Michael Gilman,首席科学官Jennifer Petter,首席商务官Dan Koerwer,,生物学高级副总裁 James Barsoum,,化学副总裁Gnanasambandam “Kumar” Kumaravel……他们都是2000起就在Biogen一起工作的同事。 Gilman对外说过:“我们每个人都从事新药发现20~30年,我们不是在做一些堂吉诃德式的疯狂举动,我们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


理性的一面是,Arrakis同样认为依靠单一手段无法就让RNA变身可成药靶点,因此他们正在将蛋白靶向药物的一些开发经验组合运用于RNA靶向药物的发现中。Arrakis在2017年获得了3800万美元投资,机构中不乏新基、辉瑞等产业投资人。Arrakis目前正在确立核心候选药物,计划在2018年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


3

Beam Therapeutics


成立时间:2017

总部:马萨诸塞剑桥

CEOJohn Evans

专注领域:特定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投资机构:ARCH Venture Partners;F-Prime Capital Partners;Inevitable Ventures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药物开发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是这并不妨碍众多玩家对这一技术定义的不断革新和优化。Beam Therapeutics是由3位在基因编辑领域具有显赫声望的华裔科学家(David Liu, Keith Joung, 张锋)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单点基因编辑技术(修复单个碱基改变引起的突变),被认为是区别于CRISPR、ZFN的真正基因编辑技术。其中,David Liu, Keith Joung也是 Editas Medicine的联合创始人。


Beam Therapeutics目前有25名员工,创始团队中的多数成员也都是由实验室人员转变身份而来。不过在未来几个月,Beam将确立聚焦的适应症领域以及开发药物递送技术,员工数量有望激增。


Beam Therapeutics目前完成了8700万美元A轮融资,这笔钱可以让这家公司在未来2~3年专心于研发管线的拓展。


4

Brii Biosciences



成立时间:2018

总部:上海&达勒姆

CEO: 洪志
专注领域:感染性疾病

投资机构:ARCH Venture Partners;通和毓承资本;博裕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锋基金;蓝池资本


Brii Biosciences(腾盛博药)创始人洪志是前GSK全球传染病新药研发高级副总裁。在GSK工作的前10年里,洪志主要从事新药开发工作,带领团队共启动了30多项新药临床试验,参与或直接领导了多个新药的研发和全球注册。艾滋病新药Tivicay(多替拉韦钠)和Triumeg正是洪志近年来领导开发并且大获成功的两个项目。之后,洪志的主要任务是帮助GSK重振在华声望和业务,他成功推动GSK于2017年在北京投资建立了以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研究所,并牵头与清华大学医学院签署了国际公共卫生战略合作备忘录。


洪志创立Brii Biosciences的初衷是希望将真正具有创新力的药物带到中国。根据洪志的表述,Brii Biosciences会专注中国市场,开发的药物不会为了追求商业化而定位于me too,一定是要可以给中国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带来革命性意义的药物。这个想法得到了一系列全球顶级生物医药投资人的支持,Brii Biosciences 顺利完成了2.6亿美元的A轮融资,这笔钱对一个刚成立的初创公司来说足够多了,在新药开发的资金需求上可以说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产品管线方面,Brii Biosciences在成立之初即有机会从Vir Biotechnology(2017 Fierce 15之一)引起4款产品,但洪志表示会等到这些项目的概念性验证数据发布之后再做决定。另外,由于Brii Biosciences在寻找具有明显差异性的创新药项目,肿瘤可能是其入场比较谨慎的疾病领域。目前,Brii Biosciences是聚焦在感染疾病领域,同时也在寻求向其他领域拓展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洪志专访:快时代的慢思考


5

Compass Therapeutics


成立时间:2015

总部:马萨诸塞剑桥

CEO: Tom Schuetz

专注领域:靶向人体免疫系统所有靶点的一系列抗体候选药物

投资机构:奥博资本;F-Prime Capital; Cowen Healthcare Investments;Thiel Capital;Biomatics Capital;Ulysses Holdings;Borealis Ventures;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Biomed Realty Ventures


Compass Therapeutics拥有独特的新型高通量抗体发现和双特异性抗体、多特异性抗体筛选工程平台StitchMabs,能够快速识别与每个靶点的一系列表位相结合的候选药物,包括单抗、抗体片段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等,并快速鉴定候选药物活性。按照公司CEO Tom Schuetz的说法,Compass Therapeutics每个月能发现2个有潜力的药物作用靶点,从抗原制备到获得全人源单抗候选药物只需要2个月。


这个技术平台允许Compass 筛选获得大量的抗体候选药物。自2015年成立以来,Compass已经针对免疫突触中的30个靶点进行可抗体药物筛选,这是其1.32亿美元A轮融资中有大量明星VC机构进入的原因。


Compass目前有75名员工,聚焦于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虽然具体靶点仍未披露,但Compass已经对外表示2019年将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对于“在基因和细胞疗法兴起时代,抗体药物是否还有足够吸引力”这个问题,Schuetz表示:“Compass在抗体药物领域的竞争力还可以保持20年以上,基因和细胞疗法虽然目前经常会成为热门头条新闻,但在较长时间内仍会面临成本、安全性和适用人群有限的难题,而双特异性抗体会成为下一代的主流抗体疗法。目前Compass已经获得独特的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候选药物471与肿瘤靶点抗体联用显示出了特别的协同作用。Compass已经在考虑开展CD2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Ib期研究。”




6

FLX Bio



成立时间:2015

总部:旧金山

CEO: Brian Wong

专注领域:肿瘤免疫疗法

投资机构:The Column Group;Kleiner Perkins;Topspin Partners;Google Venture;Celgene


FLX Bio是在2015年百时美施贵宝收购Flexus Biosciences之后从后者拆分而来,专注于开发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口服小分子免疫调节剂,累计完成了1.39亿美元融资,目前主要针对CCR4、USP7和GCN2这3个靶点打造肿瘤药物研发管线,期望通过干预这些靶点来改变调控肿瘤微环境的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和其它骨髓性免疫细胞的功能,使之恢复有利于抗癌的免疫应答效应。


FLX Bio目前已经获得了一款靶向CCR4的先导化合物FLX475,拟开发用于多种肿瘤类型,正在健康人中进行I期临床试验。FLX Bio认为FLX475有希望单独成药,或者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疗法联用。


7

Gossamer Bio


成立时间:2017

总部:圣地亚哥

CEO: Sheila Gujrathi
专注领域:肿瘤、过敏及炎症疾病的免疫疗法

投资机构:ARCH Venture Partners;Omega Funds;高瓴资本;Invus;The Baupost Group;Polaris Partners;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


在短短半年时间内,Gossamer Bio这家2017年才成立的年轻公司就先后完成了1亿美元和2.3亿美元两轮融资,是今年15家上榜企业中融资最多的一家。不过Gossamer Bio已经有两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相比其他公司也确实更需要资金。


Gossamer Bio的创始团队已经有过成功打造一家生物制药企业的经验,其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Sheila Gujrathi成立Gossamer Bio之前在Receptos担任首席医学官;另一位联合创始人Faheem Hasnain之前担任Receptos的CEO。

2015年7月,主打口服S1P1R调节剂ozanimod的Receptos被新基72亿美元收购。



在男性CEO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Gujrathi是屈指可数的赢得过Fierce 15的女性CEO之一。9月份,前BMS免疫和癌症产品研发负责人Luisa Salter-Cid受邀加入Gossamer Bio担任首席科学官。


产品方面,Gossamer Bio专注在自身免疫疾病、过敏及炎症、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目前有5款在研项目,并开展了数项临床研究。其中一款是HIF-1α稳定剂,拟开发用于炎症性肠病,目前处于I期阶段。


Gossamer Bio目前有55名员工,计划到2019年底扩充到200人。扩增员工以研发人员为主,也包括部分财务和商务人员。



8

Jnana Therapeutics



成立时间:2017

总部:波士顿

CEO: Amir Nashat
董事长: Joanne Kotz
专注领域:代谢物转运蛋白
投资机构: AbbVie Ventures;Avalon Ventures;Pfizer R&D Innovate;Polaris Partners;Versant Ventures


Jnana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7年底,致力于开发一个靶向线粒体溶质转运体家族(Solutecarriers, SLCs)家族蛋白的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已完成5000美元A轮融资。SLCs家族蛋白的成员超过400个,Jnana Therapeutics最开始的研发领域选择聚焦在炎症性肠病和单基因遗传病。


目前已经有许多靶向SLCs的药物上市,比如利尿剂、抗抑郁药、以及治疗2型糖尿病的SGLT-2抑制剂,这些药物涉及的靶点不超过20个,也就是说SLCs蛋白还有很大的成药空间。


在公司董事长Joanne Kotz看来,SLCs领域的潜力巨大,机遇、挑战和风险并存,Jnana Therapeutics公司对要做的事情在科学、合作伙伴、资金层面都有短期和长期的规划。


Jnana 目前有18名全职员工,计划2018年底稳健扩增至25人,包括寻找一个全职的CEO。目前的CEO是由其种子轮投资人Polaris Partners的合伙人Amir Nashat兼任。


9

Kallyope


成立时间:2015

总部:纽约

CEO: Nancy Thornberry

专注领域: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投资机构:Lux Capital;The Column Group;Polaris Partners;Illumina Ventures;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Euclidean Capital;Two Sigma Ventures


肠脑轴(gut-brain axis)是基础研究的一个大热门领域。这个领域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在2009-2017年间增长了1000%,也帮助产业界一步步增进了对肠-脑双向信号调节机制的理解,重塑了大家对很多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Kallyope的愿景正是基于对肠脑轴的科学认知而发掘一些有潜力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Kallyope成立于2015年,打造了一个综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单细胞测序、遗传学、信号通路影像、神经成像和生物信息学等)的肠脑轴药物研发技术平台。Kallyope的初始研发领域选择聚焦在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后期计划扩展到所有涉及到肠脑轴的疾病领域。


Kallyope在成立初获得了4400万美元A轮融资,前2年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整合先进技术而打造一个药物研发平台和团队。今年2月,Kallyope又完成了6600万美元B轮融资,这笔资金将帮助Kallyope在未来两三年内将其核心项目推向临床阶段。


10

Kronos Bio


成立时间:2017年

总部:马萨诸塞剑桥

CEO: Norbert Bischofberger

专注领域:肿瘤
投资机构:BellCo CapitalKite制药创始人 Arie Belldegrun);John Martin(吉利德董事会主席); Norbert Bischofberger(前吉利德首席科学官);Omega Funds;Vida Ventures


任何生物医药公司都会引起Norbert Bischofberger(吉利德前CSO)的兴趣。而Kronos的药物发现平台却格外与众不同,因为这个平台有希望激发很多靶点的成药潜力,比如迄今为止都被认为难以成药的复合转录因子。


Kronos的核心资产是其科学创始人Angela Koehler数十年开发的一种可靠的高通量筛选策略,或者叫技术平台。传统高通量筛选的原理是分离鉴别出一个药物靶点(比如蛋白)并筛选可以与该靶点结合的药物。Kronos的小分子阵列(small molecule microarray,SMM)的原理刚好相反,是利用打印技术把数千个小分子候选药物固定在一个平面上去检测蛋白。


通常情况下,蛋白靶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体内其他蛋白互相作用。如果某个蛋白靶点脱离了体内环境而直接用来体外筛选,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可能已经不是预想中的靶点蛋白了。换句话说,Kronos的SMM技术可以不用分离鉴别某个蛋白,而是去筛选所有的细胞提取物,实现在高度生理相关环境中进行化合物库的高通量筛选。


Kronos从Angela Koehler的实验室引进了3款先导化合物,分别是针对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MYC抑制剂。另外一款化合物的拟开发用于肿瘤,但靶点未披露。这3个项目目前都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靶向雄激素受体的化合物在作用机制上与当前的前列腺癌治疗药物有所不同,不仅可以抑制雄激素配体受体结合,还可以抑制雄激素的合成,从而阻止癌症复发。


Myc(另外一个相关蛋白Max)也是肿瘤领域被大家长期关注的一个靶点。Myc/Max信号蛋白在多种类型肿瘤中都表现为过度表达。然而这个信号通路靶点的成药性较差,因为信号成员通常会结合形成二聚体,比如Myc/Myc、Max/Max,肿瘤细胞中常见的则是Myc/Max。另外,单独抑制Myc也有很大的安全性风险,因为Myc参与很多细胞的自然生理过程,对细胞存活至为关键。Kronos开发的则是一款有别于其他Myc抑制剂的化合物,主要机制是阻止Myc/Max的形成。


Kronos的另外一个项目是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PROTAC),就是类似双特异性抗体的双功能小分子联合体。


Kronos目前在剑桥有5名全职员工,在印度有20名员工,主要从事化学和生物学研究工作。



11

Pandion Therapeutics


成立时间:2017

总部:马萨诸塞剑桥

CEO: Anthony Coyle

CSO: Jo Viney
专注领域:免疫介导的疾病,如炎性肠病、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肾病、皮肤病
投资机构:Polaris Partners, Roche Venture Fund and Versant Ventures


现在关于癌症的一个普遍认知是肿瘤细胞可以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换个角度来看,自身免疫疾病是T细胞在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表现过于出色,如果能够借鉴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局部抑制机制,反而可以实现对免疫系统的局部精细调控,并针对针对自身免疫疾病发现新的治疗方式。这正是Pandion Therapeutics的目标所在。


Pandion Therapeutics期望开发出能够在局部与产生炎性疾病特定组织结合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实现在病灶处发挥长期疗效,同时避免对全身的免疫抑制。Pandion今年2月完成了5800万美元A轮融资,计划在2019年底将候选化合物推向临床。


Pandion公司首席执行官Anthony Coyle之前是辉瑞创新疗法业务单元的首席科学家;Pandion首席科学家 Jo Viney 之前是Biogen的免疫学研究和药物发现全球负责人。


12

Quentis Therapeutics


成立时间:2015

总部:纽约

董事长&CEO:Michael Aberman

科学创始人:Laurie Glimcher

专注领域:IRE1-α抑制剂(肿瘤微环境调节剂)

投资机构:Versant Ventures;Polaris Partners;AbbVie;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New York Ventures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信号通路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诸多类型实体瘤患者预后较差的一个主要信号机制。


科学家最早是期望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靶向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酶IRE1-α的药物,但结果令人失望。因为IRE1-α调节剂并不像细胞毒药物那样直接杀伤肿瘤细胞。Quentis公司的科学创始人Laurie Glimcher是哈佛医学院教授,现任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对内质网应激有深厚的理解,发表了多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Quentis公司认为,阻断IRE1可以加强T细胞的功能,放大现有免疫疗法的效力。Quentis的核心产品是IRE1-α抑制剂,今年2月完成了4800万美元A轮融资。


13

Rallybio


成立时间:2018年

总部:加拿大法明顿

联合创始人: Martin Mackay, Stephen Uden, Jeffrey Fryer
专注领域:罕见病

投资机构:5AM Ventures;Canaan Partners;New Leaf Venture Partners ;Connecticut Innovations


Rallybio今年1月份成立,致力于给所有罕见病患者开发突破性疗法,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疾病领域。Rallybio在成立后不久、尚无管线产品的情况下即获得了3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与其3位创始人Martin Mackay, Stephen Uden,Jeffrey Fryer在研发及管理领域的资深声望有关。他们均已从业25年以上,在成立Rallybio之前是Alexion的同事,分别从事研发管理、商务拓展以及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工作。


Rallybio的团队计划借助个人资源或第3方合作伙伴,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许可引进的方式来扩充管线和推进产品临床开发。他们的理念是尽一切可能帮助所有罕见病患者,因此在项目筛选上,他们不受药物类型的限制,也不局限于具体的疾病领域。不过Mackay也向FierceBiotech透露了可能会回避的几个领域:肿瘤、感染疾病以及眼科疾病。


在完成A轮融资后,Rallybio已经深入调查了超过100个合作项目,并正在对其中部分合作项目进行尽职调查。


14

Senti Biosciences


成立时间:2016

总部:南旧金山

CEO: Tim Lu
专注领域:肿瘤、自身免疫疾病
投资机构: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8VC;Amgen Ventures;Pear Ventures;Lux Capital;Menlo Ventures;Allen & Company;Nest.Bio;Omega Funds;Goodman Capital;LifeForce Capital


细胞和基因治疗时代已经到来,不过当前上市的细胞治疗药物在安全性方面还有待改善,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严重不良反应也限制了这类疗法的临床应用。Senti Bio公司的技术是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给细胞和基因疗法增加一道基因回路,让改造后的细胞能够更好适应体内环境,提高安全性和疗效。


Senti Bio公司的首席执行官Tim Liu是一位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跨界医药的学者。在Liu眼中,生物学通路和电路有着相通之处,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设计、构造和测试一些信号环路,向细胞中插入一些基因工程元件,可以让细胞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应,有效增强细胞和基因疗法的作用,或者展现出多种不同的治疗功能。比如在实体瘤项目中,Senti Bio设计了一种定位实体瘤微环境的细胞疗法,通过感知趋化因子而不让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在机体循环系统内流动。


Senti Bio公司已经构建了一个能够迅速设计、搭建和检测基因回路的细胞工程技术平台,完成了5300万美元A轮融资,计划明年初对外披露公司的第一个候选药物。


15

Tmunity Therapeutics


成立时间:2015

总部:费城

CEO: Usman “Oz” Azam 

专注领域:肿瘤T细胞疗法

投资机构: Be The Match BioTherapies; Gilead Sciences;Kleiner Perkins;礼来亚洲基金;Parker Institu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平安创投;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Tmunity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arl June、Bruce Levine、赵阳兵、Anne Chew、 Jim Riley 等人创建,致力于开发革命性和可治愈的T细胞疗法,包括TCR、CAR-T以及其他T细胞增强疗法,今年1月完成了1亿美元A轮融资,4月完成3500万美元A+融资。


Tmunity目前有两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分别是治疗前列腺癌的CAR-T疗法,以及治疗骨髓瘤、黑色素瘤和肉瘤的TCR疗法。此外,Tmunity还有另外5款CAR-T疗法和2款TCR疗法处于临床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