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已经过去,假期里很多人都安排了外出旅游、走亲访戚,聚餐打牌等各项活动,因此生活规律很容易会被打乱,造成一日三餐无定时,休息时间没保障。这些行为极易损伤肠胃,影响消化及免疫功能。加上秋季本来就是肠胃病的高发季节,长假过后比我们钱包更容易“受伤”的就数我们的脾胃了。
根据近年的统计,节假日的就诊人数较以往明显增多,其中尤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等脾胃疾病最为常见,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包括反酸、烧心、口气重、腹痛、腹胀、早饱、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等。严重的还可以诱发胆囊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疾病。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虽然长假放完了,但是可以给自己的脾胃也放一个养生假。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推荐一些节后养生方法,一起打好保“胃”战!
一、主食定量忌油腻
吃主食要定量,烹调尽量使用蒸、煮、炖、拌等方式,还要警惕“看不见”的脂肪,如植物油、坚果类、全脂奶制品等。
二、膳食纤维助排毒
丰盛的饭局看似各类菜色都有,似乎可以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其实不然,膳食纤维就在你咀嚼大鱼大肉的过程中慢慢流失了。许多人参加饭局之后就会出现便秘或排泄不顺等情况,这就是因为膳食纤维摄取不足。所以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帮助排毒润肠,增强肠胃活力,才能吃得更安心。
三、清淡食物配粗粮
每次饭局后,一日三餐最好增加适量玉米、燕麦等成分,并要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食用比例。同时,多喝粥和汤水,其中以小米粥最养肠胃。当然,光吃粗粮也确实容易饿,不如再来点又好吃又助消化的食物,常言道“好吃不过饺子”,小麦粉擀出来的饺子皮含有丰富的纤维质,饺子馅里面包含多种蔬菜,再加上使用蒸、煮之类的烹调手法,自然不用担心油脂,一举多得。
四、多喝一口水
秋干气燥,人体的水分容易丢失。体内水分不足时,会感到口渴、头痛,还容易疲劳。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旅游时。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每天至少喝水1500毫升,茶水、白开水都是健康的选择,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中含有一定的能量,建议不喝或少喝。
五、少吃一口肉
假期聚餐的宴席常常是很丰盛的,觥筹交错下往往会使人食欲旺盛而“吃撑”,如果暴饮暴食,很容易造成胃肠的不适甚至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而且也容易因为吃太多油腻而积聚脂肪!所以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自我节制。要想改善消化不良必须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促进代谢。
总之,节假日过后一定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注意劳逸结合。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或者已有胃肠不适的患者,最好在家中备一些调理肠胃、帮助消化的药物。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喝点善于消肉食积滞的山楂水、消面食积滞的大麦茶,善于行气的陈皮茶,善解酒毒的葛根花茶等。对于一些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及胆囊炎等胃肠疾病的患者,平时更要管住嘴,注意定期吃药,吃了热的不要马上吃冷的,更不要为了补身体吃一些海参、鱼肚等高蛋白又难消化的食物。老胃病除了对症治疗,日常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证型、体质吃些中药调理,辅助治疗。
1、寒凉型:
日常表现为怕冷,四肢发冷,进食生冷食物后容易出现胃痛、腹泻等症状,可以吃些温性又不偏热的中药,比如香砂养胃丸(又称“香砂六君子”)、健胃舒颗粒等。食疗方面则可以适当食用党参、北芪、淮山、生姜、胡椒等健脾开胃、温中散寒之品。
2、燥热型:
平常大鱼大肉,口味比较重,大便不通,经常觉得胃胀的患者,可以服用清胃祛湿颗粒,再辨证服用保济口服液、保济丸等消滞的中药进行通便、清肠胃。同时适当用白萝卜、谷芽、麦芽、山楂、布渣叶等煮水服用,行气消积食。
3、阴虚型:
平时多表现为容易咽干舌燥,口渴多饮,反酸烧心,上腹隐隐作痛等。应该多补充养阴食品。水果可以选择梨、木瓜、苹果、银耳、百合、石斛、沙参、玉竹、麦冬等也是养阴的好选择。
最后温馨提醒,节假日过后如出现明显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莫拖延。
本文转载于【东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