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来源: 长医药学堂/cyyaoxuetang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钱学森,数十年呕心沥血、攻坚克难,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的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国人。

 

 1960年11月5日上午九时许,“东风一号”导弹从我国酒泉发射场腾空而起,它的成功发射,对于新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东风一号”同时走进人们视野的,还有它的技术负责人——钱学森。  

       1935年,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的钱学森考取公费留学,远渡重洋,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35岁的钱学森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钱学森的儿子 钱永刚:老一辈科学家在他们求学期间,他们是把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产生着一个很强烈一个学习的动力,钱学森就是这样。

  1949年5月,钱学森收到了一封来自万里以外的信件,信件内容是邀请他回到中国,领导航空工业的建设。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1955年10月,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作为世界著名的火箭与导弹专家,钱学森带领他的团队肩负着为中国造出第一枚导弹的重任。而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要造导弹这种尖端武器,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时任钱学森学术秘书 陶家渠:搞“两弹”的时候,我们国家整个的连元器件、炼钢水平(都)相当低,连那个电阻电容都做不出来。

  发展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就得靠自力更生。此时,钱学森率领的团队,大多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他为此编撰了一部基础教材《导弹概论》,正是这部经典著作启迪了第一代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航天人。

  历经九年时间,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东风一号”和“东风二号”导弹相继发射成功。

  1970年4月,由钱学森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在钱学森的建议下,我国在1992年选择了发展神舟飞船的载人航天之路。

  从内蒙古着陆场回到北京的杨利伟,专程来到钱学森家中向老人报到。此后,每一位从太空凯旋归来的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向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报告好消息,直到钱学森去世。

  钱学森作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自立自强和爱国奉献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国人,也凝聚成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钱学森)把自己的生命和祖国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强大复兴合成一体,这种精神渗透了他一生。


文章来源央视网

微信号:cyyaoxuetang






长医药学,药动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