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无非吃着了,冻着了!积食就是那个导火索~

来源: 信心药业/hnxinxinyaoye

明代儿科名医万全著《育婴家秘》,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盖因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形体的充养依赖于脾胃功能的健运。



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精微的需求也较成人多。但小儿往往饮食不能自节,加之父母爱子心切,过度喂养致使小儿养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造成脾胃不和,痰食停滞,气机失调,辨证随出。因而调理后天脾胃成为小儿保健的重中之重。


小儿保健关键在于调理脾胃


新出生的小儿,只要不是有一些先天疾病或者后天出现的重大疾病,心、肝、肾这三个系统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孩子的主要问题就集中在脾和肺上。比如,小儿古典名著《幼科铁镜》上说:“万物以土为母,而人身亦然。陈非宋问曰,物赖土生,有形可见。人身亦以土为母,何以知之。曰,脾属土也,以是知脾土为一身之母也。有脾土而后生肺金”。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脾脏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亦是人身之母。



而脾与肺的关系是土生金的关系,小孩子要想身体棒,必需先把脾胃调理好。先说小儿脾胃,古代医书《幼科发挥》中说:“小儿脾常不足,尤当调理,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固矣”。并得出结论说,“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养护小儿的脾胃。


护脾胃,不要吃得过多、过饱、过冷


先说脾,中医说,脾和胃互为表里,脾主二运,一是运化水谷,二是运化水湿。水谷就泛指各种食物,水湿就是人体所需要的津液。小孩子是纯阳之体,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就是不停地动来动去。当然,我们得支持小儿这种运动,因为他们正在接触、感受这个世界。



因为活动量大的缘故,小孩子特别能吃,爱吃香的,看见肉就走不动,一天不喝牛奶就不行。贪吃是小儿的本性,这时候他们的动物本能表现得还是多一些。有句俗话叫“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就是形容小孩子的。但是,由于脾胃是后天之本,小儿的脾胃功能还未完善,所以如果吃太多肥甘厚腻的食物,就容易积食。


家长们要注意了,小孩子生病,积食绝对是个导火索。


积食是怎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胃是腐熟食物,说白了就像个“发酵池”,里面是产生、蓄积热量的。如果不停地往胃里塞东西,热量就会越积越多。这时候,孩子就会“生内热”,会表现出来不爱吃饭、口臭、便秘等现象,晚上睡觉还会烦躁不安、哭闹等。如果一受凉(就是外感风寒),那十有八九就会感冒、发烧、咳嗽。这是家长看得到的,还有一些家长看不到的是,小孩子积食时间长了,人就会消瘦、头发枯黄、面色痿黄,甚至影响到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



中医上说的五脏六腑,脾是脏,胃是腑。“腑”就是“府”,房子的意思,房子是要通透的,要经常空一空,这样住着才舒服。所以,小孩子的胃,也要经常空一空,这样胃腑的功能才正常,有句老话“欲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让孩子饥一点,比饱一点要好,就是这个理儿。当然,小孩子积食,除了不要让孩子吃得过多过饱以外,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要吃得过冷。小儿吃冰箱里的凉东西太多,会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引起便秘。所以,家长除了要孩子少吃以外,还要注意少食寒凉。


积食的预防和护理


为了预防宝宝积食,家长们需要做的是两餐之间不要随意给宝宝添加零食;宝宝的喂养要定时,饮食要有节制;要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宝宝的饮食要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因为宝宝的消化能力越晚越差,所以宝宝的晚餐时间不能太晚,幼儿园回家、睡前及夜间醒后尽量不要加餐;每日要保证宝宝充足的饮水量。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孩子积食:


①按摩疗法:可从从宝宝脊椎两边的两指处开始,到大椎穴给孩子进行捏脊,每天两次,每次5遍,或者是妈妈将自己的手掌搓热,然后在宝宝肚子上轻轻顺时针推揉10分钟。也可以采用每日用手掌根旋转按揉中脘穴两次,或每日用拇指压按孩子的涌泉穴两次的按摩疗法。

②少吃冷饮与零食: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冷饮随便吃随便喝,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酶分泌不足。还有,如牛排、炸鸡、糖果、巧克力等都是热量含量高的零食,吃的过多,容易让孩子腹胀。


③运动疗法:坚持让孩子多做户外活动,早晚饭后,带着宝宝慢走半小时到一小时,也是很好的。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肠胃的蠕动,有助于消化,可以预防和缓解积食,可以促进孩子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积食现象在小儿中常有发生,日常生活中,家长只要多多留心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细节,防患于未然,积食完全可防可控!

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普洱淞茂济安堂



河南省中药制药骨干企业

中华老字号

百年老药


匠心独造

信心药业

招商:18838287218 18838287217

官网:http://www.hnxxy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