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叶魏淇 王平超 孔浩
近日,一名因车祸伤造成肠道撕裂合并骨盆骨折及多发性骨折合并主干血管断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濒死重症患者,在汉川市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两家医院五个学科的奋力抢救、顺利对接、通力协作下,挽回了生命。
两级联动开启绿色生命通道
8月27日晚,患者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发伤生命垂危,紧急送至汉川市人民医院抢救。胃肠外科医师诊断患者存在空腔脏器穿孔,遂急诊行剖腹探查及肠道修补术,术后患者病情不但未能稳定,还出现了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及顽固性休克症状。看着患者症状加重,家属要求立即转院抢救。
此时,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王柏林和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平超冷静地分析患者病情,迅速判断患者为骨盆骨折所致失血性休克,并果决地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当前状态不具备转院条件,在转运途中极可能因大出血而死亡,应该继续留院抢救,创造机会再行转诊。同时建议立即进行介入止血治疗。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同意治疗方案。
在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风险较高,可能发生患者呼吸衰竭而心脏骤停。看着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者,想着忧心忡忡、焦急等待的家属,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王柏林和王平超作好了最坏的打算,决定实施介入手术。在介入治疗中发现,患者骨盆的骨折端直接刺破髂内动脉导致了大出血,如果不能有效止血,患者必死无疑。介入止血立竿见影,随着动脉封堵成功,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了。
一颗悬着的心刚要放下,又一危急情况出现了。术后第三天,患者再次出现剧烈腹痛,伴有高热和腹肌紧张,腹腔引流管内及手术切口处均引流出浑浊的液体。更糟糕的是患者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很快就转变成严重的呼吸困难。王平超主任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处置,随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再次稳定。
然而术后再发严重腹膜炎的病人病死率极高,再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极大。面对这一局面,胃肠外科会诊医师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王平超主任电话联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周晨亮副主任医师询问了病人基本情况后,当即同意了汉川医院的转诊请求,同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转诊服务中心的无缝对接下,患者被迅速转入该院重症医学科,通过精心治疗,患者转危为安,转入胃肠外Ⅰ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优质资源上下贯通患者受益
类似这种两级医院紧密联动抢救患者的案例,在汉川市人民医院已经不是第一例。自201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托管汉川市人民医院以来,通过派驻管理团队、实施中层干部“上派下挂”、开展客座教授指导行动、专家团队定期义诊等一系列帮扶举措,汉川市人民医院综合管理日趋科学规范,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技术水平保持稳步提升。
汉川市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就是实施医院托管后逐步发展壮大的两个学科。2013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大力扶持下,汉川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周晨亮博士担任科主任,能够开展各种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危重创伤、脓毒血症、心肺复苏后监测和治疗,彻底改变了汉川市人民医院分散收治急危重病人的历史,也为全市急危重患者的集中救治提供了安全保障。
2011年4月,为加快学科发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时任汉川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的王柏林主动申请,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脱产学习介入治疗技术。学习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教授言传身教、悉心指导,王柏林脚踏实地、勤学苦练,竭尽所能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回来。2013年6月,王柏林学成归来,立即牵头组建汉川市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率领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亲临指导。近年来,汉川市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发展开创了多项外周介入手术及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填补了孝感市医疗技术领域空白,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特别在危急重症的抢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开启了医院胸痛绿色通道和出血绿色通道,一个个创举充分展现了“汉川模式”的创新价值,也充分诠释出继续深化托管的必要性和长远意义。
医院托管,省市连心,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建立了两级联动的救治体系,挽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减轻了病人的就医负担,大型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技术和服务切切实实地给汉川人民带来了福音,带来了实惠。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