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那么多水还防不了“秋燥”?因为这四点你不知道,那什么可以?

来源: 蒙阴县百姓药店/bxydls


按:秋季到来,空气也开始变得更加干燥起来,即便秋季带来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对于秋燥的认识,很多朋友应对的方法大都以补水和一般的食疗为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有的秋燥症状并不是多饮水或者简单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便能缓解的,一定要对“证”,才能有效预防。


本文受访专家:

杜长明 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 

夏公旭 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到了秋天就一定会出现秋燥症状吗?


夏公旭介绍,秋燥虽然是自然现象,但是这个“燥”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便成为致病因素,中医称之为“燥邪”,有的读者朋友也许会说,为什么自己觉得秋燥的感觉很明显,但是身边有的人却感觉不是很大的呢?


这主要与秋燥产生的三个客观条件有关系。第一种情况是,有的地方虽然到了寒露节气,但是雨水并不稀少,秋燥的感觉因此也不明显;第二,有的地方寒露节气之后雨水较少,秋燥程度比较强烈甚至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很多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大家对秋燥的感觉会比较明显;第三是虽然秋燥出现的时间与程度都比较正常,但是有的人的抵抗力较低,对秋燥比较敏感一些,因此同一地区的人对秋燥的感觉也不一样。


多饮水就能防秋燥?



很多预防秋燥的科普文章中都会提到多饮水以预防秋燥的说法,一些读者朋友觉得比较有效果,但是还有一些读者朋友觉得效果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燥邪的致病原因有四个特点,对于秋燥耗损津液的这一证型,主要是因为“燥性干涸”这个特点引起的。但是秋燥致病的燥邪还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第一是燥邪最容易损伤肺脏,诱发呼吸系统疾患,比如大家经常听说的燥咳,这类咳嗽西医的治疗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中医按温燥与凉燥辨证用药,效果较好。


温燥咳嗽一般发生在初秋,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痛为特点,或伴身热、微寒、头痛等风热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清热,润燥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凉燥咳嗽一般发生在深秋,主要是感受燥邪与风寒之邪,主要症状除了咳嗽少痰,咽干鼻燥表现外,往往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风寒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散寒,润肺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不到深秋不会出现“凉燥”症状吗?


也有读者朋友会提出疑问:这个时候还没到深秋,为什么自己会出现凉燥咳嗽的症状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


第一,这往往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如阴虚体质的燥咳患者易患上温燥咳嗽,气虚、阳虚体质的患者易患上凉燥咳嗽,这时候不但要用中药常规方剂对证治疗,还需要服用秋冬膏方调理。


第二,中医认为燥性肃杀,会克伐肝气。燥邪五行属金,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金克木,所以,秋天燥邪太过会对人体的肝气造成损害,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等问题。这个时候不但要润燥还要疏肝解郁。


第三,秋燥中的凉燥容易滞涩气机。被这类燥邪所伤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喜叹气、两胁容易胀痛、嗳气、忧郁寡欢、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易出现乳房胀痛甚至痛经等症状,这个时候仅仅润燥也是不够的,还需要使人体气机得以顺畅。


多敷面膜就能对抗秋燥?


很多女性在秋季会因为秋燥感觉面部肌肤干燥,于是采用多敷面膜的办法来对抗秋燥,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杜长明介绍说,肌肤过于干燥的人仅仅靠多敷面膜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加重皮肤干燥的症状,因为面膜里含有大量的精华成分,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剩的营养吸收不了反而会堵塞毛孔,滋生粉刺、油脂粒等问题。


因为皮肤的滋润是由内而外的,这个季节适合根据具体的体质配合食疗方调理。补肺阿胶粥就很适合这个季节。


中医认为,“燥”是秋季的主气。入秋后空气湿度降低,体内水分不足,暑湿不易散发,导致抵抗力变弱,容易引发秋燥症。《黄帝内经》有言:“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喉、咽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之通道,秋燥易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外合皮毛,秋季易出现皮肤干涩、皲裂、脱发等,此外,中医曰:“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燥移大肠,还有可能引发肠燥便秘。所以,预防秋燥,治本的方法,应属养肺!

《本草纲目》认为,阿胶入肺、肝、肾三经,有“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的作用,是不折不扣的“补血圣药”。它所有功能的核心所在便在于“补血与液”四个字。通俗来说,阿胶不仅能补“血”,还能补“液”。中医认为“津血同源”。津液和血,同属人体的阴液。二者互相转化,互相作用,参与周身体液调节。当进入秋季,人体津液缺乏,呈现“燥”的状态时,常服阿胶就能养阴液,润肺燥,即“滋阴润燥”。


补肺阿胶粥做法


材料:阿胶1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陈皮1角。

做法:将阿胶捣碎备用。先取大米淘净,与陈皮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捣碎的阿胶、红糖,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次。

功效:养血止血,固冲安胎,养阴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