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年轻人胃癌高发,首因竟然是它!防胃癌记住“16字箴言”!

来源: 孝感卫生计生/xgwsjs

年纪轻轻,怎么就得了胃癌?究其病因,长期熬夜和睡眠不足是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相比于1978年,如今我国大中城市居民的上床入睡时间普遍延迟1小时以上,但我们的上班时间却很少有延迟或调整,因此导致正常的每天7~8小时睡眠时间被挤占。2018中国睡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年轻人沉迷于手机、微信等各种电子产品和社交工具,熬夜现象将会更加普遍,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正在远离真实的生活。


熬夜直接导致睡眠时间不足和昼夜生物节律紊乱,进而造成胃动力、电频率、内分泌激素等三大紊乱,其长期健康危害绝对不容小觑,胃癌则是其最直观的表达。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一项关于睡眠与胃癌的研究证实,相较于不熬夜的年轻男性,熬夜者的风险高达3.97倍;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昼夜生物节律紊乱导致的基础胃酸分泌失调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癌等胃肠疾病息息相关。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胃肠道的基础胃酸分泌、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胃排空和胃动力蠕动、食欲调节,都是由所谓的生物钟基因所驱动,一旦生物钟基因控制下的生理稳态失衡和正常生物节律被改变,胃肠道的内分泌系统、动力系统和电生理系统都会受到明显影响,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熬夜还会直接影响褪黑激素分泌,而褪黑素又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生理激素之一,通常由松果体在夜间分泌并大量存在于外周器官特别是在胃肠道系统,经由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生物钟基因,从而具有促进睡眠和增强免疫功能。正常人胃肠道中的褪黑素浓度,是其自体血液水平的100倍、松果体腺的400倍,证明胃肠道对褪黑素的循环浓度有显著贡献,褪黑素可影响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生进而影响其功能,甚至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及胃肠道的张力。同时,褪黑激素水平降低与年龄、疾病增加密切相关,熬夜会抑制褪黑激素释放来增加癌症风险。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在夜间工作的男性直肠癌发病率是从未在夜间工作者的2.09倍、胃癌发病率则是1.34倍。大量动物实验也证明,睡眠节律紊乱会直接导致癌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基础胃酸水平是夜间最高、清晨最低,遵循昼夜生物节律;乘坐国际远距离航班、夜班轮班和太空旅行等生物节律变化,也都与胃肠道症状有关,褪黑素的结合位点在胃内表现出昼夜周期性变化。健康青年的动态胃电图平均频率,是从中午的2.92±0.15cpm到深夜2.72±0.13 cpm,这又与结肠运动的生物节律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健康人多是白天排便,却很少在夜间的原因。


总之,睡眠是银行、不是印钞机;世上没有只取不存的银行,否则一定会破产。为了我们的心身健康和家庭幸福,请记住不要老熬夜。


十类人最需警惕胃癌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季加孚提醒,有十类人患胃癌的风险较高,需要接受更有针对性的检查,将胃癌“挡在门外”。


1.40岁以上者。


胃癌发生与年龄相关。总体来讲,我国胃癌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40岁即进入胃癌高发年龄。尤其是有慢性胃病史的人,如果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等不适,一定要高度警惕。


2.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肿瘤者。


约5%~10%的胃癌与家族遗传背景相关。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癌患者,也要提高警惕。


3.有胃病史,特别是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或做过胃切除术等10年以上者。


胃癌的发生一般要经历从慢性胃炎到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最后癌变的过程。此过程可能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这是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胃癌高发因素。使用药物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可使胃癌发生率降低38%。


5.有不明原因的呕血、呕吐咖啡色物,且体重下降者。


溃疡面出血或恶性肿瘤破溃所致的出血,都可表现为呕血或呕吐咖啡色物。胃溃疡也有一定几率恶变为胃癌。体重下降可能与肿瘤对机体的消耗相关。


6.原来有泛酸、胃灼热等症状,现在症状消失者。


泛酸、胃灼热可能是胃溃疡或肿瘤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遭到破坏所表现的症状。症状消失并不一定代表好转,症状突然变化时反倒要提高警惕,以免延误病情。


7.出生在胃癌高发区,或在高发区生活过的人。


胃癌发病率有一定的地域性,可能与当地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及遗传相关。我国胃癌高发地区居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长时间食用腌制食品,如肉类腌制品、咸鱼、腌制蔬菜和海产品等。山东省临朐县、辽宁省庄河县、福建省长乐县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胃癌高发地区。


8.患过其他恶性肿瘤者。


通常肿瘤是遗传基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过一旦罹患过其他恶性肿瘤,患胃癌的风险也会升高。例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有1%~13%的概率发生胃癌,同时伴有高发其他肿瘤的风险。再比如,抑癌基因P53缺失的人,有罹患胃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9.喜欢过咸食物,包括腌制品、熏制品,或进食新鲜蔬菜较少,长期酗酒和吸烟者。


由于食盐的渗透压高,吃过量的高盐食物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酸减少。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与胃癌的发生明确相关。每100个因为癌症死亡的病人里,有21人跟吸烟相关。新鲜蔬菜吃得较少,容易维生素摄入不足,也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10.精神受刺激和抑郁的人。


紧张、压力、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会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素分泌,促进胃酸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从而诱发胃黏膜损伤,甚至胃溃疡。胃黏膜的长期慢性损伤,恰恰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胃癌记住“16字箴言”


尽管胃癌发病现状不容乐观,但季加孚说,我国胃癌的治疗越来越规范化、精准化。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通过以外科手术为主、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已由40年前的不足30%提高到92%,进展期胃癌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达到78%。


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越来越高。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的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部分医疗中心,早期胃癌的诊断比例高达39%。功能保留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下切除等微创手术的普及,让早期胃癌患者在根治疾病的同时,得到较高的术后生存质量。即使到了晚期,部分患者通过转化治疗、靶向治疗也可能创造手术机会,有效控制疾病,显著延长生存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博士高超说,预防胃癌要记住“16字箴言”:健康生活,防患未然;定期筛查,积极治疗。具体来说就是克服不良饮食习惯,少吃煎、烤、炸、腌制、高盐、霉变、过烫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同时多做运动;有易感因素的人群每年要定期体检,建议40岁以上者每一两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有家族遗传史者可咨询遗传学专业人员;胃切除术后病人要定期复查,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癌前病变人群必须积极治疗。

来源:人民网健康

大家都在看:

【卫计动态】推进无偿献血 共创健康城市——应城市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健康知识】“春捂秋冻”,秋冻不是一味挨冻!这类人群就不适合

【实用帖】失眠,上火,腰酸背痛...这些穴位帮你驱除生活上的小毛病(附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