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秋冬保健正当时,进补中医有宜忌

来源: 浦东卫生计生/pdwsjs

  秋冬养阴 ,典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因此,秋冬是进补的季节,这个季节养阴是养生的一块,但秋冬养阴进补也要注意宜与忌,方能事半功倍,否则达不到进步健身的效果不说,还会给身体带来不适,得不偿失。




今天小卫就来和大家聊聊秋冬应该如何保健!


进补有三宜


初秋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功能,将酷暑留下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尽快消除,为进补打好基础,谓之“底补”。在秋季的调整适应阶段,应防止骤用补品导致难以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腹泻等疾病。遵循的法则一是益气养阴、气阴双补,二是防止燥邪入侵。


  食补应以润肺生津、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如奶制品、鱼、瘦肉、禽蛋、豆类、新鲜蔬菜、莲藕,辅以萝卜、番茄、银耳、梨、柿子等。其中,莲藕为上品。莲藕肉质肥嫩,白净浑圆,口感甜脆。生食能凉血散淤,熟食能补心益肾,男女老幼皆宜。食法很多,简单的有炒藕丝、炸藕夹等。

 


中秋滋阴润肺

  随着秋意的加深空气日渐干燥,对肺的侵害也渐趋严重。故进入仲秋后,应当滋阴润肺。食物有芝麻、百合、梨、木耳、蜂蜜、萝卜、甘蔗、莲藕、菱角及大部分蔬菜。凉爽的气候使人胃口大开,鸭肉、海参、鸡肉便成为餐中佳肴,牛肉、鸽肉等平和之品也可适当开禁。不过,对于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除非阳虚体质者,还是要尽量少吃。


  推荐食品:菱角。菱角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养血之功。将菱角和瘦肉或牛肉共煮,味道既鲜美,又能缓解神经痛、头痛、关节痛和腰腿痛等症。也可用菱角、红枣、花生,加入红糖适量,做成“大补汤”,适宜体虚老人、脾胃虚寒的产妇、贫血以及气管炎患者。

 


晚秋垫底冬补

  晚秋进补有两大意义:一是深化秋补,二是为冬补打基础。此时,人体精气开始收藏,进食补养之品易吸收储存,有助于增强体质。除上述素食外,可适度增加荤食量,如鸡肉、牛肉、猪肝和鱼肉等。素食中菊花值得推荐。


  简单的用法有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粥;稍复杂一点的有菊花肉丝、鸡丝、猪肝汤等。从为冬补垫底的角度看,中药芡实为最佳选择。芡实具有滋养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多种功能。做法也可不拘一格,如将之与瘦肉或牛肉共煮,或芡实、红枣、花生,加红糖适量炖汤。




进补要七忌


1、无病乱补

  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虚实不分

  保健养生应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若不辨寒热虚实而妄投药膳,往往会“火上浇油”。

 

3、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 ,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会不堪重负。

 

5、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日常食用药食同源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都是进补的佳品。

 

6、重“进”轻“出”

  在人们重视进补的同时,还要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在提倡进补同时,亦应及时排便并保持通畅。

 

7、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对健康是不利的。要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四个新作为”,以特殊精神状态作出特殊努力!


本文来源: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