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砭石如何演变出金针?

来源: 三门峡市中医院/smx-zyy


原始社会的人,不会制作衣服,为了护体和御寒,只在腰部围一张兽皮或披几片树皮、树叶。他们身体的大部分都裸露着。当他们四处寻找食物而在原野里奔跑时,皮肤常被荆棘刺破,身躯也往往被尖石、树干碰伤。受伤的部位,经常出现红肿、淤血和疼痛,有时还会感染化脓。那时还谈不上对伤痛的医治,只好听任其自然痊愈或恶化。

       旧石器时期,人类开始有了稍作加工的树枝、蚌壳和石块作为工具。这些棍棒、蚌壳和石器,虽然十分粗糙、笨拙,但它们既是人类谋生中进行采集、挖掘和狩猎的工具,又是防身的武器;在身体发生伤病或疼痛时,还自然地成为治病的医疗用具。在原始社会里,常常一物多用,没有什么专用的器具。当然也就不会有医疗专用品了。

       到了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出现了磨制的细石器。它们比旧石器时期所用的器具要精巧一些。这时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已经有所区分。后来,古人就把用来切开痈肿、排脓放血、切割腐肉的尖锐、锋利的石器,称作“砭石”。砭石又分为两类:有锋的叫针石,像针一样,可以挑刺、刺脓;有刃的叫镜石,可用来切割腐肉,切开痈疡。这种医疗用具的分化,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制造石针的石料,要选用那种结构细密,磨制加工过程中不易折断的石块。据《山海经·东山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这里的箴同鍼,就是现在的针(鍼是针字的异体字)。这一记载证明,在我国早期就有了以石为针的砭石。

       到东汉时,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一书里,对“砭石”就明确地解释为:“砭,以石刺病也。”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也有记载:“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这表明用砭来治疗疾病,起源于我国的东方地区,有人考证,认为就是现代的山东省。

       砭石这种医疗用具,在历史上使用了一个很长的时期。直至东周末年,当时,青铜器虽早已盛行,铁器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石质的医疗用具还没有绝迹。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曾经用砭石治过病。

       考古工作者在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以及春秋战国的墓葬群中,均陆续发掘出一些砭石。它们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像一根针,有的像一把刀,有的像一柄剑。

        1963年,在内蒙古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了一枚经过磨制的石针。针长4.5厘米,中间一段是四方形的针柄。两头形状不同,一头为针尖形状,一头呈扁平的半圆形,有刃口,可用来切开脓肿。

       原始社会的人也用野兽的角和骨骼,做成生产工具、日常生活用具及武器。开始使用磨制的骨针缝制兽皮和树皮来蔽体。骨针在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山东平阴县朱家桥商周遗址中出土了一枚骨针,长约8厘米,一头卵圆形,一头针尖形。这种一头没有孔的骨针,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用来做针刺或按摩的医疗用具,而不可能是缝“衣服”的针。

       至今还没有从地下发掘到实物竹针,这或许是因为竹针经受不了自然界几千年的侵袭而早已腐烂变质的缘故。可是,古代把“针”写成“箴”,说明竹针也曾经作为医疗用具。当然,竹子受产地的限制,在古代不产竹的地区,就没有使用竹针的可能了。


选自《杏林漫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