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医学科研专项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课题研究工作进展的要求,对淄博市第一医院骨二科承担的一项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科研课题开展了结题验收评估工作,经审核,淄博市第一医院课题负责人管廷进主任医师承担的“应用高粘度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恢复压缩椎体高度的临床疗效研究”课题,课题编号为W2014ZT188,通过课题结题验收,并予以公布(卫科成果发(2018)6号)。
当今,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有2.41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其致残、致死率极高,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在我国已将它列为3大重点攻关研究的老年疾病之一。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困难,不能坐起或行走。胸椎压缩性骨折致胸廓变形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腰椎压缩骨折致腹部解剖结构改变导致腹胀、便秘等不适。早年常采取卧床休息的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将导致骨量进一步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课题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对高龄患者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和普通骨水泥行PVP治疗,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椎体高度、Cobb角、VAS、ODI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前临床常用的填充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PMMA抗压强度较大,可较好的恢复椎体强度,但注入时机难以把握,易导致渗漏,而且聚合产热较高,对周围骨组织损伤较重;CPC强度较小,组织亲和性较好,固化时间较长,聚合产热少,但其黏稠度较低,且显影欠佳,亦容易发生渗漏。本研究所用高黏度骨水泥具有瞬间高黏度、可注射时间长、低温聚合温度等优点,高黏度使其在注射过程中不容易渗漏,聚合温度只有50~60℃,大大的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和骨水泥聚合热效应,避免肺栓塞和神经损伤,提高了PVP的安全性。
该科研课题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标课题,共获科研经费20万元。已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获国家专利2项。
课题临床研究表明,在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强化椎体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提高了PVP的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虽然其长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但近期及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临床推广应用。
供稿:淄博市第一医院
编辑:侯昊男
校稿: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