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济宁多久了?
你见过八九十年代的济宁吗?
多年前的济宁其实不算很大
但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高楼大厦崛起的时候
济宁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有些东西却永远地消失了…
建设路与太白路交叉口
济宁饭店
原来的浣碧泉宾馆
现在的苏宁生活广场
纸坊街与东大寺
远眺太白楼
太白路路北
原来的一品香大酒店
古槐路与太白路交叉口
原来的人民电影院
现在的济宁影城
任城路与太白路交叉口
玉堂酱园
俯瞰南门口
税务街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琵琶山路与太白路交汇处
原来的东方灯饰
现在的万达广场
龙行路与任城路交汇处
南池公园
百货大厦
俯瞰太白路
洸河路的新世纪广场
还记得我们的华联商场吗?
太东大市场,曾经辉煌一时
百货大厦,老照片摄于1990年代左右,虽然现在仍在,但是已经是物是人非,周围变化很大仿佛另一个世界...
东方红影院,很多城市都有叫这个名字的影院,现在还有多少济宁人有记忆...
济宁街道老建筑也在慢慢的消失...
灶头饭
小时候每到做饭时,听着劈柴声、炒菜声,是咱济宁小孩最幸福的时刻。最喜欢给妈妈打下手,坐在灶门前给母亲添柴烧火,然后时不时吞着口水,伺机还偷上几嘴。
爆米花
“砰”的一声,小朋友们都会朝着声响传来的方向跑去。因为大家都闻见了那新鲜的米香,这肯定是爆米花师傅来了。师傅会挑着担子,一头放着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则是火炉与风箱。他可是小时候我最爱的职业啊!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
热豆腐
“热豆腐~来了豆腐啦~”走街串巷买豆腐的人们大多骑个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后面放着一排刚出炉的热豆腐,敲着梆子沿街叫卖,若是想买就叫住然后拿盘子去,最早的时候,不用钱,拿粮食换也行。换来豆腐,用辣椒拌一拌,又热又辣,超级好吃。
地瓜窝头
地瓜面的窝头是很多七八十年代的人终身难忘的记忆,在吃不到白面的时代,又黑又硬的地瓜面窝头也是香饽饽。如今虽然怀念,但是已经很少见到了。
老济宁的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雪糕、汽水”
▲小时候,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常常响起在街头巷尾,矿院的名声也随着这些雪糕,被当年的孩子们记在了心里。
“收破烂~收酒瓶啦”
▲纸盒子、废瓶子。在小时候,大街小巷里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叫喊声音,那时候收破烂的大叔都是那么亲切,如今收废品的人依旧有,不过早已不是当初的感觉。
“磨剪子 戗菜刀”
▲“磨剪子来~戗~菜刀!”旧街巷常有的老匠人,以帮人打磨刀具为生,如今刀具坏了,大部分人的第一个念头都是换新的,而不是赋予它第二次生命,这样的叫卖也越来越少了。
济宁话
现在很多00后都不再说济宁话,
这是很令人恐慌的了。
济宁人怎么能不会济宁话呢?
一句响亮的“老丝?”
瞬间就能感受到乡土的亲切。
关于这一点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邻里感情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没有那么多的豪宅别墅
大家都住在一个小院子里
或者是一条小巷子里
邻里关系总是那么的和睦
邻居阿姨和妈妈的关系就像亲姐妹
邻居叔叔和爸爸的关系就像久违的老朋友
他们一起聊天、打牌
一起逛街、购物;一起做饭、聚餐
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乐趣
小时候放学回家
甩下书包就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了
吵个架只要一颗大白兔奶糖就能和好
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去少年宫
狭小的巷子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那时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爸爸妈妈去上班了
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
不像现在孩子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身边
关系也不怎么亲了
祖孙亲情都淡了许多
更不要说邻里之间的感情了
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单元楼里
小区大门进出要刷卡
单元楼楼下进出也要刷卡
对面的那户人家住着什么样的人也完全不知道
只有在同时出电梯的时候
才会忽然意识到
哦,这就是我的邻居啊
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装不下大家满满的回忆
济宁,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济宁,一座正在“生长”的城市
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