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补土 | 益气生津的佳品良药!《天龙八部》里阿紫就靠它“起死回生”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  教授


小说《天龙八部》中,有这样的片段,萧峰出了药店,寻思:“素闻老山人参产于长白山一带苦寒之地,不如便去碰碰运气。虽然要救活阿紫是千难万难,但只要能使她在人间多留一日,阿朱在天之灵,心中必多一分喜慰。”萧峰为救阿紫,去采人参,最后挽救了原本将死的阿紫的性命。

当然,这只是小说,并非临床事实但人参一直是古往今来各种故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本草纲目》引述了《广五行记》中的一个故事:隋文帝的时候,在上党有一户人家,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有人在房子后面呼叫的声音,前去察看,并没有人。后来在离房子大约一里远的地方,发现了一棵人参,枝叶长得与众不同。在地上掘了5尺深的一个坑,才将这棵人参挖了出来。它的样子就像人一样有四肢和头身。在这之后,就再也听不到房后的喊声了。像这样有关人参的神奇传说,又使人参更加深入民心。

细解本草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人参还有很多别名,比如山参、黄参、园参、人衔、海腴、金井玉阑、土精、神草、鬼盖、血参、地精、百尺杵、孩儿参、棒棰。

人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朝鲜半岛等地根据产地可分为党参(山西上党地区)、吉林参、辽参、高丽参(朝鲜人参)、日本人参等。按生长方式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林下参、园参。按加工方式不同又分为鲜人参、白参、红参等品种。白参又分为生晒参(将鲜人参洗净晒干或烘干)、白干参(将洗净的鲜人参刮去外皮晒干)、白糖参(将人参浸糖加工而成),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通常所说高丽参多指红参。

本草功效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关于人参的记载:“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药性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人参对于食欲不振的人群有帮助,其中红参偏温燥,适用于阳气不足、怕冷的人群;白参相对偏凉,适用于没有食欲、消瘦又经常口干的人群,很多肿瘤病人放化疗后,通常口干、口渴,形销骨立,这个时候可以服用白参补气益阴。太子参性平力薄,它补气之力不及红参、党参,养阴生津之力不及西洋参,所以适用于气阴不足的轻症,比如小孩子阴虚火热。西洋参为法国传教士在加拿大南部、美国东部发现的,又叫洋参、西洋人参、花旗参、广东人参,其补气之力不如人参,但生津之力则胜于人参,最适于气阴两虚证。

在暑热天气,大量出汗,体内津液消耗,此时也可以服用人参,它常常搭配五味子、麦冬,可以预防耗气伤阴。很多糖尿病、甲亢病人常常会有口干渴、消瘦的症状,此时也适合服用人参。

活用本草

人参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炖服、蒸服、煮服、含服,但人参也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的,如果不恰当长期服用人参,不但不能强身健体,相反还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如一些湿热、实热体质的人群,即经常眼睛发红、口苦、口酸、口粘,便秘、烦躁的人群,应该禁食人参;对于经常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的人群,则应慎服人参。

人参粥

材料:人参末3g、粳米100g、冰糖少量。

做法:同入砂锅煮粥,宜秋冬季早餐空腹食用。人参粥出自《食鉴本草》,适用于老年体质虚弱,五脏虚衰,久病羸瘦,劳伤亏损,食欲不振,慢性腹泻,心慌气短,失眠健忘等气血津液不足的病证。

人参莲肉汤

材料:人参10g、莲子10枚、冰糖30g、乌梅5g。

做法:隔水蒸炖,熟烂后服食,每日1剂,早晚分服。适用于病后体虚,气弱,脾虚食少,自汗,泄泻等。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补土论坛,还可获取更多资讯哦~

专家介绍

卢 传 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