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添加关注
小儿麻疹的临床表现和基本治疗:
一、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冬末春初为多,人类对麻疼病毒普遍易感,6月龄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易感者接触后以显性感染为主,病后免疫力持久。其传染性很强。
二、临床表现
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左右。其临床经过一般分为3期:
(1)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定。
②“上感”症状:喷嚏、流涕、咳嗽、咽部充血、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水肿明显等。
③麻疹粘膜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于发病后2~3天,在颊黏膜第一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
(2)出疹期:发热第3~4天开始出现皮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不伴痒感。体温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
(3)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渐消退,疹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体温开始下降。症状明显减轻。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严重病例可并发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中耳炎等。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三、基本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注意皮肤、眼鼻、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酌情使用小量退热剂,但应避免急骤退热,特别是出疹期。WHO推荐给予麻疹患儿补充高剂量维生素A20万~40万单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继发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
四、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1)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出生后8个月初种,1岁6个月至2岁要完成第2次接种。此外,根据麻疹流行病学情况,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强化免疫接种。
(2)被动免疫:接触麻疹患儿后5天内尽快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丙种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可维持3~8周。
(3)控制传染源:一般隔离麻疹患儿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检疫3周,并给子被动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