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办的2018中国天然健康产品行业大会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健康产业、健康经济、健康中国”,推动天然健康产品创新发展,不断走向规范化、国际化——
10月25~27日,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提桥主办,康宝莱承办的CNIC2018中国天然健康产品行业大会在上海举行。
四大机遇筑就产业舞台
健康趋势就是产业导向。康宝莱中国区董事长郑群怡博士在主题演讲中用一组数据如是描述:全球超重和肥胖人群约有11亿,而我国肥胖人口已居世界首位。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老年人口到2040年将增加到2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到2030年则将至少增加40%,疾病支出负担也将增长。
消费需求带来市场潜力。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451元,同比增加11%,增速高于人均消费支出。2013年到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总支出由3万亿元增加到5万亿元。健康消费人群中40岁以下人群占72%。而在保健品市场渗透率方面,我国只有20%,相比美国的50%尚有很大距离;在人均消费金额方面,我国目前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
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也为我国天然健康产品提供了发展契机。数据显示,美国草药类膳食补充剂市场从2004年以来已连续保持13年强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80亿美元。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可用于植物提取的植物种类超过300种,其中许多都是目前在美国市场销量名列前茅产品的主要原料。
政策支持增添动力。据有关数据及文件显示,建设“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而保健食品因其预防保健的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创新驱动产业持续发展
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前景可期,但仍有多重瓶颈待突破。郑群怡认为,保健食品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导致竞争力弱是其一。保健食品企业,我国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行业总数的1.45%,投资10万元到100万元的占41.39%,投资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为38%。其二是发展尚有待规范。缺乏创新、仿制抄袭、同质化竞争等现象严重,存在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过低问题。其三在于过度宣传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监管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
“天然健康产品行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大趋势的支撑,更具有传播健康生活理念,提升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分担社会与公共资源压力的现实意义”。作为全球知名营养品公司康宝莱自进入中国以来,致力于将创新和合规理念融入研发、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康宝莱致力于中国市场,并以优异的表现在本次大会上荣获了“健康产业领军大奖”。
强化科研能力、突出质量管理是康宝莱产品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该公司在全球拥有300多名科学家,为高质量产品提供科学支撑。康宝莱植物研究与开发首席科学家何侃博士介绍,康宝莱在全球设有不同的研究中心,持续跟踪最新技术和产品,不断加强对植物原料和产品的开发,在生物活性研究等方面始终走在行业科研前列。同时,还通过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拓展和深化科研,迅速转化为最新技术和产品,与利益相关方实现共同发展。针对产品质量管理,康宝莱提出了“从种子到餐桌”理念,整个产业链的每一环严格控制食品质量安全,实现了对原材料质量和纯度的控制以及产品研发、生产、质检和使用的全过程把控,使所有产品都有源可循,真正做到“安心健康”。
国际化发展须打组合拳
据统计,2017年,我国中药类医药产品进出口规模达到36.4亿美元,其中提取物20.1亿美元。中医药健康产品已出口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诞生于1996年的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到2018年3月共有“蓝帽子”保健食品17457个,其国产的有16684个,进口的有773个。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元。加上膳食营养补充剂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等,我国2017年营养保健市场总额超过7000亿元。
就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特点,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点评认为,在研发方面,产品新成分、新功能不能满足需求;在上市方面,“蓝帽子”产品功能相对集中,进口注册保健食品批件数量较少,成为市场稀缺资源;在产品方面,益生菌及细分领域的如运动营养类、代餐类尤其受到市场欢迎。在销售方面,作为主要销售模式的直销、传统营销和会议营销发展趋缓,新型营销模式如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微信营销等发展迅速。
目前国际局势复杂动荡,发展充满不定因素;我国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企业内生性动力和创新驱动能力加强,行业整合力度加大,大众的健康概念和消费需求不断提升。
中国健康产业如何走好国际化发展道路?孟冬平认为,一要具备国际视野,遵循国际规则;二要不断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三要借助行业平台,打组合拳,投资与贸易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跨境投资”也是中国大健康产业走出去的有效路径。
(任壮)
文字 / 任壮
新媒体编辑 / 黄西
欢迎关注
《中国中医药报》中药产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