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有时说“好”,比说“不”来的更有效果

来源: 温泉计生你我她/WQJSNWT

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家长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这个词说起来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几乎这个词伴随我们的成长,孩子在表达不愿意烦感时,就会对家长说不,然而家长用这个词时,多数是借助自己长辈的身份实行命令,其效果并未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1、“不”的含义

不在孩子的口中是经常出现的,通常在孩子的语言中是表示不愿意、不接受的含义,可能孩子的词汇并没有成人那样丰富,但一个字的含义却能表达他们的所有情绪,当孩子在商店看到一个玩具特别渴望想买时,家长说不可以时,孩子不会用想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反而是用不要这个词,表示对家长的反驳。

然而此时有谁注意到孩子的行为变化,内心没有得到正面回应时,就会大发脾气,狂哭不止,来表示反抗,非要买自己理想的东西,即使买了心爱的玩具,孩子的眼泪似乎还是没有止住,表示很委屈的样子。

2、“好”的作用

有时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说出“好”、“可以”等词时,并不是说表示妥协与让步,特别是对于孩子这个群体,有时正面的回答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例如孩子在要求买个自己喜欢的洋娃娃,即使家里很多的娃娃了,家长此时记得要说“好”,当孩子内心得到满足,就不会出现负面的情绪与抵抗。

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了解,答应你的条件并不是无条件的,也需要付出同等代价的,需要用一周的零食作为交换,让孩子懂得有得必有失,当孩子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家长第一反应不是责任,满口讲道理说:“不是告诉你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吗?”

聪明的家长首先会教孩子将东西物归原主,正视自己的错误,同时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孩子不懂得没关系,孩子拿了他人的玩具盒就要用自己的去还,让孩子知道不属于自己标签的东西,家长并不会第一时间发火,说你拿了不该拿的,而是教你如何弥补自己的错误。

所以当孩子做错了事,拿了不该拿的物品,不是大声喊不要拿别人的物品,而是换种方式,对孩子说:“好,既然做了就自己承担懂得弥补”,这时孩子自己就会自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比什么教育都来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