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 不抽烟也会患肺癌?医生说出了大实话!

来源: 广州卫生计生/gzwsjs

吸烟会导致肺癌的患病风险增高,这已经成为大家所熟知的常识。但是,近年来却不乏见到一些不吸烟却患了肺癌的病人,这到底是为什么?




专家提醒,吸烟是引发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生活的环境、职业、遗传,甚至个人体质都有可能引起肺癌,不吸烟也可能患肺癌


肺癌的发生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60%-90%


在预防上建议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特别是行低剂量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医学指导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 吴兆红



1

不明原因咳嗽近一年

发现后竟是晚期肺癌


今年48岁的杨大哥近一个月来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但没有发热症状。他本人未能重视,自行服用了一些消炎止咳的药物,但咳嗽咳痰症状并未好转,这几天竟然出现了两次咳嗽中带血丝,这才惊慌之下来医院检查,检查后发现左下肺有一个肿物,确诊为肺癌已是晚期。



原来,杨大哥从一年前就开始间断出现咳嗽痰,偶尔还伴有胸闷,近半年来人还消瘦了5斤左右,这些身体出现的健康隐患都未能引起他的注意,导致病情延误。


不过,得知肺癌的杨大哥和家人非常疑惑:杨大哥素来生活十分健康,从不抽烟,为什么会得肺癌?通过深入了解后得知,其本人在一家陶瓷烧制厂工作了近20年,长时间接触工业粉尘,或许是导致其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2

不吸烟也可能患肺癌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吸烟是引发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生活的环境、职业、遗传,甚至个人体质都有可能引起肺癌,二手烟、雾霾、室内空气污染(包括室内烹饪油烟、烧煤等)、石棉、砷、硅等都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



“近些年来不吸烟人群发生肺癌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广医三院心胸外科吴兆红介绍,大气污染问题、工业粉尘、化学物质、以及高危行业工作环境不佳也是导致肺癌,或者致癌的因素。例如在粉尘、化工厂等高危职业环境中,没有条件或者个人疏于完善自身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穿防护衣等等),与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直接接触,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因此,要纠正一个认识的误区——“吸烟才会得肺癌”


吴兆红介绍,正是有这种认识误区,很多不抽烟的患者在没有症状时不愿意定期体检,而有轻微症状的时候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3

早期肺癌治愈生存率达60%-90%


绝大多数人谈癌色变,但癌症的发生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吴兆红介绍,肺癌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慢性肺疾病,它不是短时间内突发,而是经历了一定的时间演变的,早期积极干预、切断危险因素是有可能预防癌症的发生的,如果持续暴露于危险因素之中,那么罹患肺癌的风险则呈现指数倍增。肺癌只是肺恶性肿瘤的一个总称,其可以分为:

鳞癌

腺癌

小细胞癌

大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癌

混合型癌


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癌,治疗手段也是有区别,目前据统计,肺腺癌发病率居首位,其次是鳞癌、小细胞癌等。针对肺腺癌,可以采用基因检测,针对不同基因,可以采用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目前,针对早期肺癌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同时考虑辅助性化疗,或者辅以靶向药物治疗。早期肺癌治疗效果较好,五年生存率可达到60%-90%。



4

早发现筛查手段

低剂量螺旋CT


肺癌的预防早发现是关键很多病有症状出现,来医院检查时候,往往都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定期体检如低剂量CT平扫等有助于早期疾病的发现


吴兆红介绍,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肺癌普查手段,其所受X线照射的剂量与普通X片相仿,但准确性非常高,可以发现肺内数毫米的微小病变,并可通过更加细致的靶扫描等手段进一步明确性质。


X线片肺结节发现率明显低于CT,对于1cm以下的小结节常常漏诊,低剂量螺旋CT发现的病灶数可8倍于普通X线片,低剂量CT发现的亚临床小肺癌,76%在X线片上无法显示。


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大多数是在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随着肿瘤的进展,在临床上可以出现以下症状包括:

咳嗽

咳痰

胸痛

发热

气促等


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肿瘤增大容易阻塞支气管,导致感染,从而咳脓痰,有的病人有痰中带血,甚至咯血,这种症状常见于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肺癌症状没有特异性,所以,凡超过两周经治不愈的呼吸道症状,尤其是血痰、干咳,一定要警惕肺癌的可能。



吴兆红医生

还建议


肿瘤有遗传倾向,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罹患癌症的人群,一定要做定期体检;有长期暴露于有污染环境之中的人群或者接触一些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如:矿工、锅炉工人、电镀厂人员等等,也应该按时体检,其中当然也包括长期吸烟及被动吸烟的人群。而低剂量CT则是肺癌筛查的一个良好选择。


来源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通讯员 | 黄璀玥


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