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广州血液中心澄清献血8大谣言!

来源: 广州卫生计生/gzwsjs

说到献血,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顾虑,献血会不会导致贫血?听说可能感染艾滋病?……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近日,又有一些关于献血的不靠谱谣言在网上传播,绑架了大众捐献热血的爱心。今天,记者为大家揭开关于献血的八大谣言!




1

输血会感染艾滋?


血液经过7项检测才合格


广州血液中心专家解释,我国献血事业发展初期部分临床用血来自个体卖血队伍,利益的驱使,致使部分卖血人频繁卖血、流动卖血、冒名顶替等现象,给血液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年过去了,但少部分人还停留在错误的认识和印象中。


我国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使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和血液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无偿献血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为了这四个字——血液安全。


血液采集送回血液中心后,血液标本将直接送往检验部门,由检验部门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按照国家的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检测共有7项,包括ABO血型、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试验,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项目都要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


在酶免法检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血液进行乙肝、丙肝、艾滋项目的核酸检测。上述检测全部过关,这份血液才会被贴上“合格”的标签。


“窗口期”感染概率低


有时看到媒体报道,患者疑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解释,“窗口期”经血液途径感染艾滋病属于临床小概率事件,相关数据显示感染概率为五十万分之一。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艾滋病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艾滋病抗体的这段时间。“窗口期”是绝对难以避免和回避的科学问题。


以艾滋病为例,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处于此阶段的人献血,由于“窗口期”的存在,虽然血液中携带病毒,但按照当前的检测手段仍无法检测出来,致其血液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输注此供者血液的受血者即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不只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很多疾病都有“窗口期”,事实上所有的病毒感染在产生抗体之前都需要一段时间。


当然,为了排除“窗口期”感染者献血风险,保障医疗用血安全,科学家都在想方设法缩短“窗口期”的时间。我国在2011年12月就提出对无偿献血者开展艾滋病毒核酸检测,2015年要基本实现血站艾滋病核酸检测全覆盖,这使艾滋病“窗口期”再次缩短,进一步降低因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





2

献血引起贫血?


贫血是指当人体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就有贫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少了它会引起头晕乏力、脸色苍白、心跳加快等症状。


首先,在无偿献血前医生会进行血液初筛,有贫血者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其次,很多人在无偿献血时,往往以为献的就是红细胞,其中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所谓的献全血其实一部分是红细胞、一部分是血浆,献血后2~3小时,血浆可以从其他组织液中回到血管里,血浆的成分几乎不会减少。


最后,无偿献血时,一次献血量约为200~400ml,每次献血量仅占全身血液的5%~10%左右。我们身体在造血和贮备血方面有很强的代偿功能。机体的血液也并不是在满负荷情况下运转,真正参与血液循环的只占全身总血量的80%,其余的均贮存在肝脾等“外周血库”中。 献血后“外周血库”中血液会立即释放,在不影响机体功能的前提下,短期内可得到完全补充。






3

献血“伤元气”?


不会。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60公斤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小时就会补上;

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 1~2天内就能得到补充;

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





4

献血会上瘾?


不会。2008年就有血液研究机构证实,一次献血200毫升~400毫升对人体只是一个刺激,使血液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加快血细胞的生成。当然,在没有失血或献血的情况下,血细胞的生成仍会像平时一样,有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维持相对平衡。


从理论上来讲,献血相当于一次失血的过程,并不存在献血会上瘾的情况。从实际方面来看,目前观察的这么多献血者中,也没有上瘾的现象和结论。“广州数百万的献血者中根本没有上瘾的案例,全国和欧美等国家也没有,”“献血上瘾”的言论,只是一个误解和谎言。


或许还有人会问,为什么有多次献血的献血者?那是,因为广大献血者献血后感觉对自身的健康没有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都充满爱,一种对社会的关爱,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帮助有需要的人。现在有心理学的研究解释了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上或精神上的感觉,在心理上得到这种暗示。



与其说献血会上瘾

不如说做好事让人欲罢不能





5

 献血会染疾病?


  专家解释,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采血部门所用的针头、血袋及所有耗材都具有国家资质,都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具,每位献血者使用后的耗材都指定送国家认可的具有医疗垃圾处理资质的部门处理,绝不重复使用。因此,献血是绝对安全的,不会感染任何病症。





6

献血前要空腹?


  我们去医院抽血检查时,常常被要求空腹抽血,因此大家习惯性地误以为,献血也应该是空腹。其实不然,因为人体空腹时,体内血液葡萄糖含量相对降低,献血后血容量下降,加上献血容易心情紧张,可使献血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而进食可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





7

献血后会发胖?


 很多人认为血液乃人体之精华,献完血后要特别地大补一下,于是献血后那几天都是大鱼大肉,吃得也比平时多一点。结果是由于过多的热量摄入导致发胖。



其实献血失去的只是很少一点的氨基酸、脂肪和无机盐,大部分是水分。所以献血后无需对身体进行大补,继续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就可以了;建议献血后四小时内适当多饮水,补充水分





8

医务人员不献血?


 根据广州市血液中心的统计,今年到7月为止,已经有53家医院的8246人次医务人员献血,献血总量达1649200毫升,献血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0.28%。在7~8月的献血淡季,医务人员的献血是我市献血淡季临床用血的重要保障。


每一年,各大医院都会选在献血淡季时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无偿献血,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季节性用血紧张”的困境,保证了临床用血的需求


“遇到献血淡季,如果血源紧张,手术可能要推后。如果血源充足,对我们外科医生和病人来说,都会更方便一些。”献血者心胸外科谢桂晶医生表示,网上关于“献血不安全,医务人员都不献血”的传言其实不实,很多医务人员都积极献血。只要身体符合献血条件,每年定期适量的献血,并不会损害到自身健康。




捐一份热血

献一片爱心

无偿献血

帮助濒危患者挽回生命

希望这篇辟谣

可以让所有的爱心人士

在无偿献血面前没有犹豫

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点击查看更多献血知识

关注 | 接地气!为献血者服务,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健康 | 《献血法》实施20周年!今天将“献血谣言”各个击破 !


关注 | 献完爱心手臂紫了?护士MM哭诉:这锅我们不背!


关注 | 体重不达标也能献血?一看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关注 | 广州建立超4万人“应急队伍”,“分期”献血应对“季节性血荒”




来源 | 广州血液中心、信息时报

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