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卫生
公众号ID:xawsjs
关注
“双十一”期间,你是不是剁手党?什么原因让你购物成瘾?
事实上,不止购物,上网、工作、吃药、喝酒、运动似乎都能“成瘾”,给人造成困扰。但是,任何行为都可能让人成瘾吗?
习惯与目标平衡日常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日常行为实际包含了习惯行为和目标导向行为。习惯行为建立在过去的学习经验之上,而目标导向行为则会根据行为的目的进行调整。这两套系统的阴阳平衡,构筑了我们的日常行为。
让我们设想一下:自从有了淘宝,小明就离不开手机,一看到手机,就忍不住打开淘宝。手机购物的便利,使得小明形成了一个习惯行为:手机刷淘宝。但今晚,老板布置了重要的工作,他只能放下手机,虽然偶尔也会看看,但注意力仍然投入到工作之中。此时,目标导向的行为干涉了习惯,让小明调整行为,适应此刻的首要目标。
只有当两种行为的平衡破坏时,习惯才会成为问题!让我们再假想:一见到手机,就忍不住上淘宝(习惯行为很容易被环境线索激活),这种对手机购物的依赖愈发严重。有一天小明外出工作,忘记带手机,立刻感到如坐针毡,于是冲回家取手机。此刻,小明的目标导向行为系统失活了,他好像被使用手机淘宝的习惯劫持一样,无法摆脱使用的念头。
在这个假想的例子中,习惯行为系统占据了上风,小明没能根据当时的情境来调整。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可以说小明具有某种成瘾行为吗?
习惯失控才会成瘾
当一种行为达到成瘾状态时,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实验。科学家将小鼠放在一个操作箱内,教会小鼠按压箱内杠杆后,可得到食物奖励。但科学家做了手脚,他们在食物中包裹了一类毒品:可卡因。逐渐地,小鼠越来越多地按压杠杆。之后,科学家撤走了按压杠杆后的食物奖励,而小鼠仍在疯狂按压杠杆,直到筋疲力尽。
这个实验中,小鼠被诱惑走上成瘾之路,很好地展示了成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鼠出于“自己的意愿”,按压杠杆,尝试获得食物。而可卡因带来高能奖励,逐渐地,行为-奖赏的联结出现了,小鼠的行为进入了第二阶段,自发行为逐步呈现固定的模式。最终,即使食物撤了,小鼠的行为也无法灵活调整,而达到了一种强迫、失控状态,也就模拟了第三阶段,即成瘾的最终状态。所以,成瘾不仅是一种异常习惯,而是行为达到失控、强迫的状态。
诊断行为成瘾有标准
行为与具有精神活性的化学物质不同。化学物质能直接进入人类大脑,影响人的控制力,而网游、购物、性行为……能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吗?在目前的国际诊断标准中,仅赌搏一项,列入行为成瘾。而购物、性爱、网络使用等其他行为,都没有足够的临床和研究证据表明可让个体达到成瘾状态。
而“行为成瘾”之所以引发大家的关注是因为:过度的行为损害着我们的健康,例如社会功能减退、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改变大脑结构功能、削弱人的意志力等等。习惯行为有时容易占上风,但别忘了我们还有目标导向行为,它会帮助我们监测、调整我们的行为,两者的平衡才是日常行为的基础。
“双十一”期间,“剁手党”们估计又要深陷对自己购物行为是否成瘾的纠结与内疚中。其实,绝大部分“剁手党”有反思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请不要轻易给他们扣上成瘾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