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无人知晓到家喻户晓
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走过了10年的历程
■东莞日报资料图 记者 曹雪琴 摄
经过十年的磨炼打拼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效明显
社卫医护人员精神焕发,面貌一新
目前,全市已建成使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所、站点370所
成功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10月30日下午,东莞召开社区卫生服务10周年总结大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宇飞出席并讲话,他高度肯定了东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
▲段宇飞主任到南城社卫中心实地考察
回首十年社卫路
2008年9月28日
我市举行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暨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启动仪式,首批30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挂牌运行。
2008年10月1日
全市社卫机构和社区门诊正式启用医保结算。
2010年1月1日
社区门诊报销比例从原来的60%提高到70%。
2010年8月
镇街医院免疫规划工作开始移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10年
我市全面实施预防接种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14年8月1日
参保人可在工作地和居住地各选一家社卫机构作门诊就医点。
2014年9月
全市33个镇街(园区)疾控中心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1月
我市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2015年7月
我市将计划生育服务所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12月
全国基层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在北京举行。长安镇社卫中心全科医生刘汉海荣获“城市全科医疗组”一等奖(全国第一名),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7年3月15日
我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正式启动。
2017年9月
全市镇街公立医院与3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疗联合体。
2017年10月25日
市中医院与33所社卫中心成立治未病联盟。
2018年1月
我市全面推进社卫机构标准化建设。
2018年9月20日
我市印发《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签约家庭医生并有效履约的参保人,按规定在社卫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从70%提高至75%。
十年来
坚持以强化能力建设为重点
整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突出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2008年,按照“五个统一”要求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政府统一管理。全市建成社卫机构403所。
2
加大投入力度
提升建设标准
2008年市政府安排5.8亿元用于启动建设。2018年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升级达标建设,并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
3
注重能力提升
努力争先创优
成功创建国家优质服务示范中心6所、全国示范中心5所、省示范中心2所。寮步、大朗获评“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
夯实基层网底
助力综合医改
全市所有社卫中心都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或专科联盟。
十年来
坚持以完善制度建设为核心
机构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1
坚持“政府办、政府管”的管理体制,落实政府办医职责。
2
建立“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及医保报销比例差异化制度,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可及。门诊量由建设之初的775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1871万人次,次均门诊费用仅为79.5元。
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镇街领导班子年度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十年来
坚持以丰富内涵建设为抓手
服务内容实现了质的跃升
1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全面开展居民健康管理
图片来源:东莞日报
全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77万份,建档率达82%;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慢病规范管理率高于国家和省目标要求。
2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巩固基层首诊制度
图片来源:东莞日报
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68个,签约群众267万人。
3
厚植中医药文化根基
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在大朗社卫中心的中医馆二楼,患者正在做中医治疗,二楼所有治疗床位满员(东莞日报记者 曹雪琴 摄)
全市369所社卫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5所社卫中心设立了极具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馆”。
4
实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两年来免费为小学生提供口腔检查26万人次,窝沟封闭15万人次,幼儿园儿童口腔检查和局部涂氟15万人次。
十年来
坚持以落实服务保障为基础
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
1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2011年的25元提高到今年的60.5元。比全省平均标准高10个百分点。
2
完善薪酬分配机制
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根据“两个允许”的精神,制定《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启动改革试点工作。
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连续3年举办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2016年我市参加原国家卫计委举办的基层技能竞赛,荣获全科医生城市组全国第一名。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
领导们这么说
■社卫建设先行一步,树立东莞社卫服务品牌
段宇飞对东莞社卫服务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2008年东莞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全面铺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年来,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服务职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政府办政府管”模式有力彰显公益属性。东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政府办政府管”的统一管理体制,履行政府办医职责,所有基层社卫机构破除逐利性,彰显公益性。
➤二是实施医保杠杆政策为分级诊疗创造“东莞经验”。东莞市率先建立与医保制度相结合的社区首诊制度,全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分级诊疗医保报销比例差异化的"医保杠杆"结算制度,为国家和省综合医改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经验。
➤三是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树立了“东莞品牌”。近年来,东莞市特别注重基层医疗卫生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提升。
段宇飞要求,东莞要统筹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领域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用两年完成社卫机构升级建设
下来东莞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多功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为2018年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之首,市镇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用两年时间推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配置升级达标。
➤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服务能力倍增计划,抓紧启动薪酬制度改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家庭医生走进更多的家庭,增强市民主动签约的意愿,为市民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以“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为目标,以基层为重点,抓好“四个建设”,实现“四个提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一要抓好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抓紧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升级改造。
➤二要抓好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筹做好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管理服务。
➤三要抓好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四要抓好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打造“一中心三平台”信息化系统,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不忘初心,代代相约
东莞社卫10年的总结大会上
两名社卫工作人员还在现场进行了演讲
声情并茂地讲述了
东莞社卫人经历的一件件小事
而正是这些生动的细节
连坐在台下的众多社卫中心的
负责人都被深深打动了
1
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袁莉娜以“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事业”为主题,讲述了胡医生为首的全科团队一次次上门为居民服务、守护居民健康的事迹。正是社区医生微不足道的伸手援助,让很多患者体会到人间莫大的幸福。
2
桥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卓则以“代代相约 社卫百年”为主题,讲述了桥头镇的一个家庭四代行医的故事。第一代社卫人邓婵,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第二代社卫人莫康平铭记母亲“做医生,就是做好事”的家训走进中山医学院,回乡后成为新中国首批赤脚医生。
到了第三代社卫人莫剑良,在市级、镇级医疗单位从事过药剂、儿科、内科、急诊、全科等专业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2008年他参与组建了桥头社卫中心,开出了桥头镇第一张社保结算处方。
而这个家庭的“第四代社卫人”是小学六年级的莫睿盈,几年前她已破格晋升为“莫院长”,她帮同学包扎伤口,讲授从父母处学来的医学知识。“莫院长”将来想当儿科医生。
而张卓自己就是第三代社卫人莫剑良的妻子,“莫院长”是她的女儿。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护士,“我们正是这样不忘初心,代代相约,牢记‘做医生,就是做好事’的家训,情系社区,用无尽的热忱和行动践行这句暖人心田的话。”
▲段宇飞主任为东莞社卫十周年五项竞赛活动一等奖选手颁奖
▲喻丽君副市长为五项竞赛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及优秀家庭医生团队代表颁奖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博文教授为东莞社卫“十年坚守者”第一批代表颁奖
▲叶向阳局长为第二批社卫“十年坚守者”代表颁奖
东莞社区卫生服务
用十年磨炼打拼
保障着你我的健康
点赞!
信息来源:东莞市卫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