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说起历史悠久,就不得不提昆明中药厂。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下称昆中药)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五大中药老号之一、“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目前,昆中药正在马金铺高新生物产业园区建设新工厂。新工厂投产后,车间智能化程度将提高60%,生产效率提升40%。
创新打造精品老字号
明朝初年,皇帝朱元璋派义子沐英入滇,中国传统医药随二三十万大军进入云南。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军军医朱双美在昆明开设“朱氏双美号”,也就是昆中药的起源店。
清道光六年(1826年),昆中药人采云南之道地药材,启《滇南本草》之配方,秉承“大药厚德、痌瘝在抱”之使命,“前店铺,后作坊”,以“体德堂”等为号,精工修合出了一批精品中药,“郑氏女金丹”“再造丸”“糊药”等均是当时的“弛名产品”。
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昆中药各老号先后推出了清肺化痰丸、阮氏上清丸、感冒疏(苏)风丸、舒肝散、天麻(祛风)丸、金花(消痤)丸等特色产品,这些产品因疗效确切而广为使用,传承至今。
1956年,国家对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整个昆中药的82家“前店铺、后作坊”合并为“公私合营昆明市中药材加工厂”。整合后的昆中药实现大发展,成为当时中央商业部直管的大型企业,1957年即实现产值155万元,员工人数达229人。1986年改名为“昆明中药厂”,止咳丸、舒肝颗粒、感冒消炎片、清肺化痰丸、参苓健脾胃颗粒、天麻祛风补片等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创汇。
2000年11月,公司又更名为“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这一年昆中药实现销售1亿元,上缴利税1700万元。2003年,云南省国有医药企业实现大整合,昆中药加盟昆药集团,成为昆药集团旗下的核心中成药制造企业。
作为昆明乃至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的标杆型企业,昆中药一直重视产品研发和深度开发。早在1990年2月就成立了中药研究所,迈出中成药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中药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数十项,研发项目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重点产品舒肝颗粒预防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科研项目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
目前,昆中药围绕“聚焦中成药,拓展大健康”的企业定位,竭力在医药市场精耕细作。其产品一直享誉东南亚各国,舒肝颗粒、清肺化痰丸、止咳丸、天麻祛风补片等产品在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成功注册。
全产业链拓展助力脱贫攻坚
事实上,中医药的产业链很长,它拉动的不仅仅是工业产值和GDP,更重要的是,中药材种植面积上升,附加值提高,可带动农民增收,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为此,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鼓励引导中医药行业从中药材产地到中药材生产的全产业链发展。
昆中药于2012年开始致力于打造上游种植加工基地,严格把控南板蓝根、白芍、白术、当归、桔梗、川贝母、柴胡、厚朴、牡丹皮、北沙参、防风、山药、地黄、砂仁、薄荷等药材的道地种植,从源头对产品质量进行管控,努力反哺中医药上游发展。
通过多年对道地药材的布局,昆中药不仅强化了对优势药材资源的把控度,也大大提升了药材源头质量,同时还带动了产地药农脱贫致富。2013年,昆中药与红河州金平县广西寨打造了“企业+村委会+农户”的合作种植模式,采用林下种植和仿野生种植,不仅保证了南板蓝根这类道地药材的质量,还促使南板蓝根道地药材种植成为全寨特色产业和村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之一,做到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实现了该村的基本脱贫。
截至目前,昆中药已累计开发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40个,定点加工基地18个,总面积达54567亩,跨越9个省区,涉及中药材品种40多个,主原料品种15个。
建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基地
昆中药新工厂位于马金铺高新生物产业园区,新工厂以绿色、环保、节能、简洁、现代的理念进行设计,引进了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智能化中药生产设备,实现中药提取生产线、中药塑制法生产线、包装连线、物流等过程的智能控制。新工厂投产后,车间智能化程度将提高60%,生产效率提升40%,同时昆中药凭借舒肝颗粒、参苓健脾胃颗粒、板蓝清热颗粒、清肺化痰丸、止咳丸、益气健肾膏、百宝丹等经典名方及炮制工艺,从方剂、配伍、选材、炮制等诸多方面持续不断地为健康事业铸造更多精品国药。
在质量管理方面,昆中药构建了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质量监控,从药品研发到后勤保障的全覆盖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了管理标准约300份、技术标准约1000份、工作标准约300份,覆盖了人员、设备、物料、技术、环境等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每个要素,全面管理和规范研发、采购、制造、检验全过程。
目前,昆中药凭借《国药81种成药配方》的产品力、智能化生产及全方位整合营销资源,努力推进中药文化的传承,实现品牌中药的价值回归。
昆明日报 记者 郭曼 通讯员 黄蕊
Hi,亲~你觉得文章好吗?别忘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