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健康甘肃”步入新时代
——甘肃省卫生计生工作重点发展成就综述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郭玉芬调研兰州市医养结合医院工作。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尚裕良调研卫生计生工作。
砥砺奋进四十载,春风化雨谱华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卫生计生工作作为统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富民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卫生计生事业在改革中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创新中实现了新的跨越。
■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以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构建合理医疗服务体系为基本目标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14个市州14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开,所有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以药补医”制度全面破除;庆阳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陇西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坚持以病种为基础,以医保为杠杆,着力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机构分级分工制度,推动优质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探索推进医联体建设,全省37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医联体建设,组成专科联盟1017个,技术联盟43个。改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落实了基本药物财政补偿制度,积极探索并建立了药品耗材招采新机制,建立完善了短缺药品监测和配送制度。
自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82.18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至50元。截至2018年1月,全省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361.17万份,实际建档率86.54%;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99.3%;传染病疫情报告率99.7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100%;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9.13%;儿童健康管理率87.52%;居民综合满意率72.38%,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达82.13%。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了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加快推进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助力健康扶贫。
■人口发展环境优化
立足省情,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发挥利益导向政策优势,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三为主”“三结合”,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口环境保障。2011年以来,全省着力为计生家庭办实事、解难题,用于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项目的资金累计超过50亿元,法定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群众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满意度逐步提高。组织各地开展了“健康城市行”“把健康带回家”等一系列流动人口健康关爱宣传活动和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活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获得感和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40年来,全省妇幼健康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深化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机制基本建立。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已融入到公共卫生项目、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大健康氛围正在形成。
■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改善民生水平。
大力推进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和薄弱学科建设,完成75个贫困县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任务,支持38个县级医院的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消化内科、神经内(外)科、麻醉科等薄弱学科的建设。
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和“组团式”帮扶,由天津、部分军队、省外、省内共56所三级医院与甘肃省58个贫困县的63个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每年有300余名各专业队员下基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018年,甘肃省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在受援医院加挂支援医院分院牌子,帮助改善管理、健全制度、培养人才、建设学科等,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发展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市、县级医院及80%的乡镇医院(已具备网络条件),网络覆盖医院1935家。
认真实施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健康扶贫先锋行动,以组团式健康扶贫行动、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基层用药安全保障行动、干部包抓政策落实行动、监督检查“五督”,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病种每年新增20至50种。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针对性地制定签约服务包,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的、免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帮扶措施,建立完善“送医上门、送人就医”工作机制。
40年来,计划免疫由最初的“四苗防六病”扩展到现在的“十一苗防十三病”或“十三苗十五病”(含两种应急接种苗和病),由单纯的计划免疫扩展至免疫规划时代。建立了“甘肃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甘肃省疫苗注射器管理系统”,现已实现了全省14个市州、87个县区、1397个乡镇和15387个村的6岁以内儿童预防接种和疫苗信息的联网管理,实现了异地儿童接种信息共享、疫苗按批次追根溯源,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非专业到专业、从分散到集中管理,全省卫生应急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应急装备不断完善,处置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体系日臻完善,为维护和保障城乡群众的健康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查办案件率、监督覆盖率和频次等指标始终位列西北五省区前列。
■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确定了“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有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甘肃被国家批复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和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省有3个公立中医药(含民族医药)科研机构、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建成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将公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的1.5倍。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建成(或列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专科29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96个、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61个。目前,全省有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27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89人次、继承人178人。评选出四批“甘肃省名中医”199名、三批“甘肃省乡村名中医”250名、两批“甘肃省基层名中医”226名,认定公布“甘肃中医世家”60个。
将岐伯圣景、皇甫谧文化园建成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召开首届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产业国际论坛、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同时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兴商、以商扶贫”的思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建立海外中医医疗和培训机构,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度,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积极推进中医药“走出去”。加强民族医药发展,出台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发展藏医药条例》。现有国家级重点民族医药专科建设单位2个,省级重点民族医药专科建设单位4个。
■整体事业再铸辉煌
40年来,爱国卫生运动以卫生创建为载体,以改水改厕和防病除害为重点,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手段,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在改善环境、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地方病防治机制,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动和信息共享,为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全省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大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以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诚信制度建设为重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百场卫生计生题材剧目”巡演,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巡讲、万名医师下基层、精准扶贫、组团式援藏、健康扶贫和中医送温暖等活动。2014年至2017年组织开展了“健康甘肃”卫生计生题材剧目巡演活动,每年在全省巡演100场,观众覆盖到省、市、县、乡。
40年风雨历程,40载春华秋实。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奋发努力和不断创新,我省卫生计生事业已步入稳步发展轨道,谱写了一篇篇精彩华章。展望未来,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卫生计生队伍的拼搏进取,我省卫生计生工作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吕庚青
天水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执法局麦积分局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麦积卫生计生监督公众号(微信号:mjwsjsjd)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提出建议意见,请点击“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