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肝气郁结?

来源: 中药新药/zyxylc

编辑:乔乔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特别是女性容易气机郁滞,情志抑郁,简单来说就是老是觉得不容易开心或者开心不起来,胸口好像长期有道气顶着,不能很好把气释放出来,这种情况中医一般称之为“肝气郁结”。中医学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也就是说如果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很容易引起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危害大,会引起诸多慢性病。


肝气郁结引起的危害表现‍



易怒和情绪波动大‍

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的患者通常心情抑郁或烦躁易怒表现为情绪容易低落,总是唉声叹气,或者遇到事情烦躁易怒,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


肝经循行部位胀闷疼痛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提到“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也就是说气血畅通就不会疼痛,如果疼痛就说明气血穴位不通。所以如果肝失疏泄,肝经循行不通,那就会直接导致肝经循行经过的小腹、胸胁、喉咽、头顶等部位因肝气郁结而导致小腹疼痛、乳房胀痛、胁肋疼痛、头痛等。

容易引发颈部、咽喉部的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里面提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由此可以知道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如果气机郁结日久,会进一步影响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痰瘀留滞于颈部,出现颈部肿块等,如甲状腺结节。

容易引发妇科疾病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里面提到“女子以肝为先天”。此外,《内经》也提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所谓有余于气,主要指女子最易为情志所伤,而致肝气郁滞;不足于血,指女子在经、带、胎、产中最易耗血失血,盖女子以血为体,以血为用,经、带、胎、产为其具体表现形式。由此可知,肝脏对于女子的重要性。女子以血为根本,肝主藏血,肝疏泄正常则女子经、带、产、乳才能正常,反之就容易导致胀痛、结块,痛经或月经失调等疾病,如乳腺增生。

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从中医五行学说来看,脾属土,肝属木,它们两者是相克的,即所谓肝木克脾土。脾土属阴,必得肝木的条达之性加以疏泄,脾才不会凝滞,脾胃才能正常升降。但是,假如肝气郁结日久就会影响到脾胃,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出现食欲下降、嗳气、腹胀、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等。

如何防治肝气郁结

从上述可以知道,肝气郁结跟情绪存在很大的关系,所以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进行户外运动,保持身心舒畅,尽可能让自己避免久坐不动或压力过大。如果发现自己存在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尝试通过服食疏肝理气的中成药进行调理,如逍遥丸、舒肝丸等。

逍遥丸


处方:柴胡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炒白术100g、茯苓100g、灸甘草80g

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5145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与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法与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舒肝丸


处方:川楝子150g、延胡索(醋制)100g、白芍(酒炒)120g片姜黄100g木香80g沉香100g豆蔻60g砂仁80g厚朴(姜制)60g、陈皮80g、枳壳(炒)100g、茯苓100g朱砂27g

制法:以上十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川楝子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658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7018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或用水(加入4%炼蜜)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与主治: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4g,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2.3g,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除了逍遥丸和舒肝丸之外,柴胡疏肝散也是不错的选择,对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药三分毒”,故对于没有丰富的医或者药学知识的读者朋友来说,建议还是应该在医生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遵医嘱进行系统调理为好。


感谢阅读与分享

编自:《中国药典》(2015年版)、《5种表现肝气郁结损健康 6个秘诀增强肝功能》(搜狐网、人民网)


他们在阅读:


豆蔻“四小姐”,各有特点


阿胶糕和山东阿胶膏,您有买过吗


热烈祝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声 明】

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微信平台编校发布,请尊重他人劳动,公众号转载请标明“转自中药新药(zyxylc)”!谢绝删除出处直接复制!

欢迎原创投稿!投稿Email:lx@zyxy.com.cn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中药新药 专业期刊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