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我国,这些年也颇有“直追欧美”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近20年来,人们生活改善,爱上了高脂饮食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只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治愈率能达到95%左右。
最具男人特色的癌
前列腺癌
由于前列腺癌相较其他癌症发展相对缓慢,且前列腺癌的筛查假阳性率太高,其检查结果不仅容易让筛查陷入「过度诊断」的风险,也让患者背负心理负担。所以目前医学上对前列腺是否要纳入癌症筛查,尚存在争议。
50 岁以上的男性,在充分告知前列腺癌检查的优劣后,由患者决定是否接受检查。如若其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的病史,则应将岁数提前到45岁。千万不要认为进行体检是中老年人的事。
20 岁以上的成年人需要做每年 1 次的常规体检,常规体检里面包含跟癌症相关的体检项目,如甲状腺、口腔、淋巴结、腹部的体格检查,具体来说,就是医生用眼睛看、用手触摸,来判断有没有异常(如甲状腺上的硬块、腹部的肿块占位)。
什么人容易患前列腺癌?
年龄
年龄是前列腺癌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在<45岁的男性中少见,但随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急剧增加。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若直系亲属(父母或兄弟)中有一人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有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一倍。若两或三个直系亲属患有前列腺癌,其患有前列腺癌的风险性将增加5-11倍。
饮食因素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原因在于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而平时饮食中富含蔬菜和水果及习惯饮绿茶的人群患病率较低。
其他外源性危险因素
维生素E、硒、木脂素类、异黄酮的低摄入。阳光的暴露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
由此可见,超过45岁的男性朋友要提高前列腺癌预防的意识,主动进行前列腺癌筛查。
预防癌症体检项目
常规项目
三大常规:常规体检、常规实验室检查、常规影像学检查;
大便潜血(需禁食潜血饮食);
肛门指诊(DRE):可发现75%的低位直肠癌、前列腺病变;
脱落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
胸部正、侧位平片、腹部平片;
腹部、盆腔B超以及部分腔内超声等。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肿瘤诊断重要手段,可用于空腔脏器和体腔检查,可发现粘膜的癌前病变、原位癌。内镜检查可发现X线、CT不能发现的肿瘤,可活检。
影像诊断
消化道造影、尿路造影
低剂量CT
核磁共振显像(MRI)
动脉造影
正电子核素显像—PET等。其中,PET/CT既可对病灶准确定性,又可准确定位。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比CT、核磁共振更高,能够发现微小的隐匿病灶,可进行良恶性鉴别和恶性程度估计,并鉴别肿瘤治疗后是斑痕形成还是复发灶。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肿瘤细胞本身产生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预防前泪腺癌症必检项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主要用于脑动脉硬化、痉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动脉(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狭窄、闭塞及颅内动脉畸形等疾病的辅助性诊断。经颅多普勒检测是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那类人应该做定期防癌体检
宫颈癌高危人群
女性,早婚、多产、多性伴侣、宫颈糜烂大多为宫颈癌高发人群。
乳腺癌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中有得过乳腺癌、本人患有乳腺囊性增生、未生育及未哺乳的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家族成员、结肠腺瘤综合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血吸虫肉芽肿患者均为结直肠癌的高危患者。
肺癌高危人群
20岁以下开始吸烟、烟龄在20年以上者、每天吸20支以上为肺癌高危人群。
肝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的为肝癌高危人群。
胃癌高危人群
患有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的为胃癌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