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中信医药田加强团队】周观点:盘点近期医药股的回购和增持
田加强/陈竹/刘泽序/孙晓晖/王晋阳
行业观点及投资策略
回购已经成为了今年资本市场热词之一,2018年A股回购规模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今年9月6日,证监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增加了回购适用情形、简化了决策程序、新增库存股等制条款,随后回购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不断对回购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本周我们就来盘点下近期医药股的回购及增持。
从历史来看,A股的回购热潮主要有4个阶段,分别是2013Q1-2、2014Q4、2015Q3-2016Q2,以及2018年至今。除2014Q4外,回购热潮主要发生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总体而言对于股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而今年初开始的A股大规模回购,无论从回购预案数量还是回购金额方面,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板块来看,2018年以来传媒、汽车、商贸零售、医药等板块实际回购金额较大,机械、医药、计算机等行业股票回购的公司数量较多。总体而言,医药板块在回购金额和公司数量方面排名靠前。
我们认为对于货币资金充足的公司而言,股票回购(指含有股份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情形)有利于提高EPS,成为现金股利的替代,并体现出管理层对于公司发展的长期信心,也为股价提供了较强的安全边际。
2018年9月6日以来,A股已经有超过30家医药企业进行了股票回购,并另有20家以上企业发布了回购预案。按照实际回购金额来看,昆药集团、德展健康、九芝堂、京新药业、精华制药等企业的回购金额金额较大;按照预计回购股数占总股数的比例来看,羚锐制药、昆药集团、太龙药业、步长制药、福瑞股份排名靠前。H股方面,金斯瑞生物科技、石药集团、康哲药业、绿叶制药的增持金额较大。
股票回购无疑是稳定股价的重要措施,但也对公司的货币资金盈余要求较高。对于货币资金相对不充足的企业而言,股东(及董监高)的增持同样能体现出对于公司发展的强烈信心。2018年9月6日以来,A股18家医药公司增持规模超过了500万元,其中海利生物、东阿阿胶、万东医疗、九州通、人福医药等增持金额较多。
港股方面,复星医药(H股)、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大股东或高管近期也在进行持续增持。其中复星医药的大股东复星集团已经连续增持近1个月,是公司历史上大股东增持时间最长的一次,自2018年7月以来,复星集团增持金额已经超过3亿人民币,体现了对于复星医药发展的强烈信心。
投资策略方面,重点推荐①研发投入领先、管线深厚的复星医药、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同时推荐产业链上的卖水者山东药玻、凯莱英、山河药辅等,建议泰格医药等;②推荐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乐普医疗、大博医疗、安图生物和蓝帆医疗等;③推荐医药商业及零售领域的柳药股份、国药股份等,建议关注益丰药房;④推荐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华大基因、艾德生物等。
重要政策点评
事项:
2018年11月23日商务部发布《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连锁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相关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评论:
本次全国范围征求意见稿较此前版本更新明显
相较商务部、原食药监总局2018年1月29日下发的《关于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本次征求意见稿存在以下几点相比较重要的更新,但是从草根调研了解到目前部分连锁零售企业和商业协会任存在不同的细节调整呼声,我们预计正式版可能相比此版本仍会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工作目标推进时间拉长。1月份版本提出将在2019年底在试点区域基本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制度,2020年在全国建立健全统一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本次意见稿变更为:到202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统一的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法规政策体系。目标推进时间由2019/2020年延长至2020/2025年,预计主要考虑到全国零售连锁管理水平差异化较大,各位政策细节差异性较多,从时间限上降低各地政府的政策推进难度。
药店类别由二类三级细化为三类三级,中药饮片经营范围放宽到二三类门店。1月版本将药店分为一类店与二类店,其中一类药店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符合经营许可范围的处方药和中药饮片。本次意见稿将药店分级细化为3类:一类药店可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包括禁止类、限制类药品)、中药饮片;三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处方药(不包括禁止类药品)、中药饮片,此外将二、三类药店由低到高划分为A、AA、AAA三个等级。相较广东省3月份的《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的管理办法(试行)》,本次全国版意见稿将中药饮片纳入二类店可经营范围,一定程度上放宽了二类店的经营范围,缩小了二类店和三类店的经营范围差距,增加了老百姓的中药产品可及性,但是考虑到若经营中药饮片均需要配备相应的执业中药师,其门槛也相对上升。我们预计本次意见中,政府部分对三类店和二类店的主要定位差别还是体现在药学服务水平上(三类店要求2+2的执业药师和普通药师的配置),也为将来能够承接医院处方外配和统筹账户的对接方面甄选出一批高质量高服务能力,合规性强的优质门店,可以畅想未来三类AAA级零售门店有望实现与医院的无差别购药,并且其专业的药学服务能力也有望承担部分社区医疗服务职责。
明确执业药师配备规则,线上集中审方期待细则。意见稿明确一类店配备至少1名药师及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二类零售药店配备至少1名执业药师(经营范围包括“中药饮片”的还应配备至少 1 名执业中药师)和1名药师及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三类零售药店要配备至少2名执业药师(经营范围包括“中药饮片”的还应配备至少1名执业中药师)和2名药师及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因此全国药房分级管理的推行,执业药师的配备有望成为大连锁和小连锁公司竞争的分水岭。根据《中国药店》杂志的统计数据,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国注册执业药师总数为40.8万人,较上年增加6.6万人(每万人口注册执业药师达2.94人,但相比世界药学联合会标准6.2人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中药店注册数36.2万人(医药企业及医疗机构也有一些执业药师的分流),若考虑到2017年全国医药门店45.4万家,即使执业药师按照一比一的配对,其门店执业药师配置率仅达到约79.7%,若按照本次意见中二类店和三类店要求两名执业药师的配备,假设全国按照10万家二类和三类店的总量布局,其执业药师的配置率仅能达到约57.7%,这也意味着,全国预期有望接近的一半的门店将会因执业药师的短缺而面临被迫的关店,整体执业药师平均薪酬因为争夺力度的加大也会大幅度上升(广东省因为分级分类管理政策今年已实施执业药师平均薪酬上涨约30%),我们推断在薪酬弹性和职业发展通道上具备优势的大型连锁药房企业有望在这轮新的竞争中进一步扩大优势,但是也需要关注短期因为执业药师薪酬幅度大幅上升带来的费用率上升。
面对全国执业药师的短缺,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实行网上集中审方(仅限于连锁企业),开通网上审方的门店可视为已配有1名执业药师。虽然各地的网上审方细则还未出台,但是从网上审方的接入难度和接入成本而言,也将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头部效应又一次集中体现。
动态核查每年一次,监管趋于严格化和规范化。商务部年初意见稿提出:零售药店分类分级实行有效期管理,其有效期限与《药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一致。本次意见稿规范分类分级结果每年至少动态核查1次,对未符合分类分级标准或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零售药店,相应降低其类别或级别。此外,本版意见稿去除“对一类药店和二类AAA级药店可适度降低监管强度,对二类A级药店可提高监管强度”的表述,体现国家对低评级一类药店的监管规范提高,中小连锁药店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医保政策明确向高评级药店倾斜。意见稿指出医保管理部门优先选择高评级药店签订医保服务协议,纳入定点药店范围。鼓励通过高评级药店提供门诊特殊病、门诊慢性病用药的医保费用结算服务。相较此前“在医保定点药店设置、医保资金管理等方面,对二类AAA级零售药店优先给予政策支持”的表述有所补充细化,医保政策明确向高等级药店倾斜。
删除电商配送内容表述,网售处方药推进预计放缓。本版意见稿去除1月版本“重点支持二类AA级、AAA级零售连锁药店与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开展医药电商服务,向患者提供‘网订(药)店取’、‘网订(药)店送’等便捷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表述。考虑到O2O售药的监管难度与风险隐患,预计线上售药(尤其是处方药)推进进程有所放缓,但网订店取和网订店送这两个有价值的商业模式仍值得期待。
政策推进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分类分级政策推进速度有望超预期,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自2012年12月商务部发布《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以来,到2017年11月第一版意见稿出台经过5年时间。然而,今年药店分类分级政策出台明显提速,年初至5月商务部三次推出新版意见稿,并两次召开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座谈会。本次全国范围意见稿出台预示全国分类分级推进速度已经大大加快,最终落地时间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行业门槛进一步提高,促进集中度提升。本次意见稿中明确医保政策向高评级药店倾斜,且各级药店监管管理上统一规范,预示中小药店将面临更高的监管与经营成本压力,规模大、管理强的连锁龙头有望享受医保政策红利,依托优秀的内生能力及资本整合平台,深度受益于行业出清带来的集中度的提升。我们预计明年医药零售行业整体资产并购的价格也有望大幅下行,行业龙头整合并购有望开始加速推进。
承接医改处方外流增量空间,零售终端价值凸显。考虑到意见稿工作目标中明确“有效衔接三医联动改革”,预计分级管理的最终出台将大大加快处方外流进程,带来医院用药渠道千亿级市场分流。对标发达国家,医药零售未来增量空间巨大。此外,基层医疗市场扩容使医疗服务需求转移到基层医疗市场,为药品零售连锁下沉提供机遇。此外意见稿中不再强调电商配送模式,预计短时间网售处方药监管政策难以放松,零售终端价值凸显。
板块行情
上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2.60%,跑赢沪深300指数0.90pcts,生物医药板块跌幅最小。
板块估值
当前,医药板块2018年预测市盈率约29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3.0%。
股权变动
上周A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2.90亿元,合计减持6.92亿元。其中东阿阿胶增持较多,增持2.85亿元,沃森生物减持较多,减持3.11亿元。
大宗交易
上周A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8.05亿元,其中沃森生物交易额较大。
海外观察
港股医药
中概股医药
药品招标降价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历期周观点
2018-11-12
2018-11-05
2018-10-29
2018-10-22
2018-10-15
2018-10-08 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从诺奖看国内肿瘤免疫治疗的投资机遇
2018-09-24 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为创新药企降负担,CRO产业繁荣度进一步提升
2018-09-17
2018-09-10 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从最近药审动态看更名后的NMPA
2018-08-27
2018-08-20
2018-08-13
2018-08-06
2018-07-30 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
2018-07-23
2018-07-16
2018-07-09
2018-07-02
2018-06-25
2018-06-18
2018-06-11
2018-06-04
2018-05-28
2018-05-21
2018-05-14
2018-05-07
2018-04-23 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
2018-04-16
2018-04-09
2018-04-02
2018-03-26 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中美贸易摩擦或加快器械进口替代趋势
2018-03-19
2018-03-12
2018-03-05
2018-02-26
2018-02-05
2018-01-29
2018-01-22
2018-01-15
行业深度报告
医疗器械专题报告——“空间+技术+模式”三维度看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之路 (2017.09)
眼科行业专题报告:解构产业链,看国内眼科的黄金十年(2017.06)
谈判目录专题研究报告:谈判将启,创新获益(2017.04)
精准医疗行业专题报告:洗尽铅华,精准医疗在春天等你(2017.03)
个股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山河药辅:辅料行业迎来整合大潮,公司领军地位不断强化(2018.10)
药明康德:研发外包一体化航母,换挡再起航(2018.08)
复星医药跟踪点评:收盘价创历史新高,千亿市值突破在即(2017.10)
大参林:深耕广东辐射华南的优质医药连锁零售龙头,精细化管理运营能力强(2017.09)
复星医药(600196)深度跟踪报告(三)—引领产业升级,千亿市值是起点(2017.09)
复星医药跟踪点评:收购Gland尘埃落定,跃升至国内制剂出口领军企业(2017.09)
石药集团:医保助推新药增长,原料药盈利好转(2017.03)
----------------------------------
具体分析详见中信证券医药组2018年11月26日发布的《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盘点近期医药股的回购和增持》
----------------------------------
中信证券医药团队
田加强 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Tel:(021)20262115,Mobile:18616810632
Email: tianjiaqiang@citics.com
陈竹 医药行业分析师
Tel:(021)20262139, Mobile:18621921837
Email::czhu@citics.com
刘泽序 医药行业分析师
Tel:(021)20262116,Mobile:13681945968
Email:liuzexu@citics.com
孙晓晖 医药行业分析师
Tel:(021)20262246,Mobile:15000760254
Email:sunxiaohui@citics.com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资料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