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康时报》发文指出中国降压药价格比美国贵3.3倍,并提出“一样的药,为啥咱们卖这么贵?”这一质疑。
▍5种降压药贵数倍
在中国:
氨氯地平售价是美国的2.33倍;
硝苯地平缓释片售价是美国的6.25倍;
美托洛尔售价是美国的4.5倍;
缬沙坦售价是美国的1.8倍;
厄贝沙坦售价是美国的1.5倍。
▍降压药平均贵3.3倍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循环》(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篇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共同参与撰写的文章。
文章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常用降压药的价格,重点研究了中国基层医疗服务中处方频率>5%的5种降压药(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缬沙坦和厄贝沙坦)。
中国降压药价格来源: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信息网,取每种药物的最低零售价格;美方降压药价格来源:美联邦供应目录,取供应商最高零售价格。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将中国药品价格(人民币计价)除以3.506,再除以2017年中国购买力平价,得到以美元为单位的购买力平价。
如下表中所示,所有常见的降压药在中国的价格都高于美国,平均而言,中国降压药的价格是美国的3.3倍。其中厄贝沙坦的价格差异最小(中国是美国的1.5倍),硝苯地平的价格差异最大(中国是美国的6.25倍)。
▍药价更贵的3个原因
1. 中国药品上市成本更高
首先,在中国,药品生产的注册过程是漫长而昂贵的,要取得监管部门的许可来生产和销售药品,制造商必须支付大量的注册费,而且在申请和批准注册过程中有很长的时间间隔,这就增加了药品上市的成本。
2. 从药企到患者,中间层层成本
其次,在注册获得批准后,制造商必须先克服多重障碍,才能将药物送到病人手中。具体来说,这种药物需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该目录每隔几年才更新一次,没有被列入指定年份的药物必须等待多年,直到下一次更新才有机会被列入目录,同时,它也需要被列入制造商希望出售该药物的省级基本药物目录。
此外,每所医院都有自己的基本药物目录,要使药物获得合理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将其列入多数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将一种药物列入各种基本药物目录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这就增加了药物的成本。许多制造商没有自行处理这一繁琐的过程,而是聘请了经销商公司,从而导致中间商的加价,并增加了药物成本。
3. 医生的灰色收入
最后,药品制造商经常向医生支付报酬以鼓励医生开处方,这种处方价格可达到药品价格的40%,占一些医生总收入的75%。这些报酬也会提高药品的价格。(当然,这一解释在目前“药品零差价”的现状下似乎并不成立。)
据赛柏蓝在景峰医药国际化特色仿制药战略发布会上了解到,药品上市的成本在美国也是不低的,据拥有多年美国药企工作经验的景峰医药董事郑玉群介绍,不看新药,仅看仿制药,即便仿制药在时间和风险上的成本都更低,但是目前在美国,一个仿制药上市仅申请费用就需要大概16万美金。
加之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了药品审评审批速度,推出了药品优先审评审批等办法,可以说从药品上市的角度来说,中国药品的上市成本在逐渐降低。
而药企到患者之间的层层成本,各级公关费用、销售费用等和以药养医下的医生灰色收入则更具有“中国特色”。
▍应对高药价的办法
王继光教授的文章中提到了中国政府已为药品价格居高不下这一难题作出了各种努力。
比如:
目前正在考虑采取立法和管制行动,以缩短和简化药品生产制造商将药物列入各种基本药物目录的过程;
2017年1月,政府采取了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政策,即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此举目的是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以消除中间商的加价;
由于认识到医院获得的差价对药品价格的影响,政府正在减少对医院销售药品的财政刺激;
临床医生的薪酬结构也进行了改革,以带来更好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也正将医疗保险覆盖到更多的公民,并特别关注与预防性药物(如降压药)相关的保险福利。
此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甚至有委员说,这次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没有涉及药品价格体系管控问题。在药品流通领域所出现的诸如腐败问题、回扣问题、开大处方问题等,归根到底是药品零售价格空间太大。最严的管理制度应当体现在价格管理上,建议把价格的管控纳入修正草案中。
可见,针对高药价,各方提出的办法并不少。
▍药品降价的关键
而据赛柏蓝在会上的了解,美国仿制药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仿制药的销售模式。
美国仿制药的购买方主要是医院、购买集团、独立药房、美国政府、大的养老院等。美国仿制药市场不断并购形成三大分销巨头,控制了90%仿制药的购买市场,具有超级定价权,强大而独立的买方市场决定了美国仿制药的低药价。
相比于两票制、基药目录等政策,关注医药领域核心问题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改革等随着时间推移,对于药品价格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景峰医药销售市场部刘冬在接受赛柏蓝独家访问时也表示,今后随着中国仿制药质量的逐步提升和国家医疗保障局职能的强化,生产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会日趋激烈,药品价格存在进一步走低的可能。
但是目前中国对于仿制药的监管重心是品质提升,而非盲目降价,因此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对于价格竞争无需过于悲观,反而对于聚焦在仿制药研发与质量创新的企业迎来了更好的机会,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来源:环球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