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发展·活下来,凭什么?】熊小鹏:凭经营,凭机制,凭底层逻辑!

来源: 江西一领药业/ylyyok


今天,可以说是动保行业的洗牌时代!动保企业要活下来,表面看靠销量,实际上靠坚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首先要把企业做成一个有组织核心、有组织秩序的组织,第二要保证盈利并制定好利益分配的机制,让组织和成员都相信它并遵守它。正所谓以利聚以义合。但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形成的优势和特点也不同,老板的能力经历水平也不同,因此只能以己之长按既定路径去竞争。那么坚持坚定的走下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转型升级是水到渠成,不是不破不立。


熊小鹏

江西一领药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是经营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


经济发展规律决定行业发展规律,企业本质经营决定企业发展成败。所以说,归根结底是企业经营的问题,不是市场的问题。做企业要符合企业的本质规律,这是前提。对于动保行业来说,很多时候企业掌舵者更多的执迷于“术”,比如产品、销售策略等等;但企业的本质是什么呢人才,这是“术”与“道”之别。


不太谦虚地说,我们追求管理致胜啊!只要团队都进步,企业就发展。所以,我不会像其他企业那样聊销售、聊产品——这些恰恰是外在的东西。而什么是内在的呢?



  第一,认清企业的本质——一个以营利为目的商业组织,实际上就是个分利场。因此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互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利益包括物质金钱、名誉地位、甚至包括认可和尊重,也包括马斯洛所说的安全和自我实现。哪些是你企业或者老板的利,哪些应该是员工的利,一定要分清楚,不吝啬,愿意分享。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搭好平台,对员工付出,培养他、成就他,这就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只要领头人和企业建立起这个观念,那么大家就愿意长期奋斗,才能凝聚人心。



  第二,企业文化——看起来很虚,但其表现形式却相当实在。我们在企业内部公开宣称:以利益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送温暖、送感动、因为意外所以感动;甚至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股权激励计划也让大家比较意外。比如在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将江西三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份拿出来进行员工股份化,让大家一起奋斗一起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有的企业选择在团队懈怠时实行激励措施,期望重新激发员工活力;我倒认为已经没有意义了,或者其能够维持的“鸡血”时间是有限度的,员工不会有惊喜温暖的感动了。



“企”由“人”、“止”组成——因此,企业是一个凝聚人心、经营人心的地方。如何引导员工走上企业设定的轨道,需要沟通、需要引导,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红利和收益。


经营的落地

实际上是老板的权利下放


我们每一个人,即便是企业的领头人也不可能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因此,对于企业老板而言,如果事事都自己操作、自己决策,对企业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定好决策机制并把决策权力下放到一线去。那么如何能保证决策不失控呢?



  第一,从机制和利益两个方面,确保员工离不开企业:相信公司——能持续盈利,认同公司——文化、战略和管理,尊重公司——拥护维护爱护。一方面,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很多时候都想去掌控什么,我觉得恰恰是最难的。每个老板的经历、学识、甚至是理念都不同,意味着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也不同,因此也不是人人都是组织平衡的高手。还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主动相信,主动付出;前期公司承担风险,确保员工基本收益。另一方面,持续遵守双方共同认可的利益分配机制,绝不找理由随意克扣。建立互信机制的价值就如同毛主席所讲,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第二,从掌舵者的角度来讲要做到“三无”:无言、无为、无能。转型升级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主动偏离当前的轨道,去做一件认为符合趋势、符合期待的事情。这是很危险的,不是企业经营规避风险的做法。老板应该做到:


无言——下属汇报,哪怕知道这件事也要装作不知道,认真听他讲完;不要抢他的话、打断他。


无为——不要什么事都抢着做,你做了员工肯定就不会做了,因为他没有你做得好或者跟你做得一样。


无能——市场的事交给市场负责人去做、研发的事交给研发负责人去做,而不是用个人的力量来集权。



我非常认同这个管理模式,先把机制搭好,让大家各负其责,每一个市场人员的触角已经深深的连接了市场和客户,并会助推企业在决策、研发、管理、产品等角度上做出适宜的判断和最好的选择。这才是最佳的企业发展模式。


老板是人不是神

—管理的迭代机制 


但这样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我相信很多管理型企业甚至已经发生了:过度管理;管理的繁冗与程序化;等等。事实上,管理并不是强调程序和流程,管理是基于人心和人性的;让利的同时让渡风险,分权的同时也分责。为什么有些企业的管理会“繁冗”?实际上是掌舵者集权了,程序增加,加强审批——这是控制,管理的核心要义并不是控制,而是整合!既分权又分利也分责。但分开的各个部分之间又有必然联系,是一个系统。我认为,所谓的管理,就是在服务中管理、在服务中监督;是引导、支持、倾听、共赢,而不是一味的监督批评。



还有两点做老板的思考和体会跟大家分享:


  第一,老板是人不是神,神化老板就是企业倒退的开始。一方面,人都有止境,因为我们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不断下降,这就导致由我们自己掌舵的企业边际效益也是不断下降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老板都会变得固执与自大。他们很容易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于是所有的责任自己来扛,对员工信息保密,信息分割,人为割裂内部联系机制。当你不断带领企业走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时,个人自然会被神化,就会形成一言堂,说话无人反对。这其实就是没有了制约;没有监督就会产生堕落,每个人都会如此,老板也不例外。



  第二,良性退出机制是给企业带来新活力的必要途径。我的规划是,十年之后退出企业管理,在现有的队伍或后加入的人才中培养接班人。企业传承的事情不亚于二次创业的风险,所以没有天然的、必然的走马上任,最终掌舵企业的人。


☀  一定要在这个企业有相当长的任职时间,感受过创业的艰苦,才能够真正陪伴企业一路前行。猛将起于卒伍


☀  核心利益必须与企业一致。比如在股份上,我会慢慢让渡给未来的掌舵者,以后只成为一个名誉或者称号。只要大家记得,我曾经来过,就可以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年纪,自身的优缺点已经相对固定了。那就意味着在我们的掌控下,企业很难锻造出新的优点;而改变短板,也很困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说企业必须有传承,有更迭才能把企业的优势特色发挥到极致。一双眼睛能看到多远呢?如果我们有100双眼睛呢?把企业员工从各自的角度掌握的信息汇总分析运用,这就是我们作为掌舵者最大的功能和价值。



结   语


很多企业掌舵者关注的都是商业逻辑,而我关注的则是底层逻辑。第一,人的动机到底是什么?第二,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是不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描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但更深层次的还是老板的竞争,也即老板综合素质的竞争。企业的生存,看的是综合能力,保得住生存,才能谈发展。动保企业到了今天这个局面,我认为不再是需要把握机会了,而是要提升把握机会的能力,才能再次把握机会。所以,对于我们这个企业来说,在行业低谷时,也要保持适度增长,小步往前跨越。只有这样,才能不逃避困难;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有更大的获益。



各位,看了熊董事长的观点您的思考是什么??您的管理风格又是怎样的?欢迎您和我们一起探讨,为企业发展注入向上的生机和力量!点击“留言”,快来分享您的智慧观点吧!

问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