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店经理人
▍特约撰稿人:高丽丽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是风团至少发作2次/周,持续≥6周,少数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
该病发病机制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但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而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
一.荨麻疹分型
二.荨麻疹用药
荨麻疹治疗药物有H1抗组胺药、H2抗组胺药、酮替芬(兼有HI受体阻滞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抗白三烯药、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奥马珠单抗(抗IgE单抗)、甲氨蝶呤、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兼有抗过敏)等。
荨麻疹一线治疗首选二代H1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二代H1抗组胺药物使用1-2周后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二线治疗可选择:更换品种或增加2-4倍剂量;联合一代H1抗组胺药;联合二代抗组胺药,提倡同类结构的药物联合如氯雷他定联合地氯雷他定;联合抗白三烯药,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诱导的荨麻疹。三线治疗选择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奥马珠单抗(抗IgE单抗)等。
经验认为,寒冷性荨麻疹首选赛庚啶,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首选西替利嗪,阿伐斯汀适于可诱导性荨麻疹。
⑴目前已证实用到4倍剂量有效的二代H1抗组胺药
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比拉斯汀及卢帕他定,但使用需谨慎。
⑵药物联合
①二代H1抗组胺药联合H2抗组胺药
单用H2抗组胺药无效,可与H1抗组胺药联合用于部分顽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②二代H1抗组胺药联合抗白三烯药
H1抗组胺药联合抗白三烯药可用于慢性荨麻疹。对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迟发压力性荨麻疹或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效果更佳。
③二代H1抗组胺药联合酮替芬
用于人工荨麻疹。
④二代H1抗组胺药联合赛庚啶/多塞平
用于冷接触性荨麻疹。
⑤二代H1抗组胺药联合酮替芬/美喹他嗪/达那唑
用于胆碱能性荨麻疹。
⑥二代H1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H2抗组胺药
国外用于难治性荨麻疹,如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及法莫替丁,足疗程后在症状完全控制的情况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或减少药物种类直至停药。
当怀疑是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ACEI,诱导的荨麻疹,可考虑避免(包括化学结构相似的药)或用其他药替代。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联的荨麻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人工荨麻疹在抗组胺药治疗时可试用UVA和UVB治疗。
多数急性荨麻疹需要合用其他药物(如抗感染药),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使用至少1-2周,直至完全缓解。若是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抵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
慢性荨麻疹的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6个月,或更长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即可考虑减量,由每日1次改为隔日1次,逐渐增加间隔时间,直至停药。
参考文献:
1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4-516
2荨麻疹治疗指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591-593
3任华丽等.EAACI/GA2LEN/EDF/WAO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诊疗指南(2009版)解读[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4):531-533
4李邻峰等.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诊断及治疗策略[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2-3
5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6):39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