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摘除+散光人工晶体植入术,让人生只如初见...

来源: 德宏州人民医院/dhzrmyy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首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长期以来,仍然有许多医生和患者都认为:白内障要等看不见的时候做手术,手术后就能看见了——这就是复明手术的概念。

然而,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及人工晶体设计的改进,白内障手术理念正在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白内障手术已不再是单纯的脱盲脱残的复明手术,而是要求最大可能的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眼内屈光手术。通俗来说就是:不但要看得见,还要看得好;能看远又能看近,不但白天视力好,晚上视力也要好。让您的人生只如初见!


德宏州人民医院医讯

为了适应白内障手术向眼内屈光手术转变,我院引进国外多家大公司的人工晶状体,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单焦点人工晶体和多焦点人工晶体,其中单焦点人工晶体又分为:球面人工晶体、非球面人工晶体、散光非球面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又分为: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和散光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

01

单焦点人工晶体

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光线经折射后形成一个焦点,优点是术后视觉干扰小,不足就是读书看报等近距离时,普遍需要老花镜辅助。目前单焦点人工晶体普遍采用了非球面设计,可以抵消由角膜带来的正球差,进一步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02

多焦点人工晶体

单焦点人工晶体的缺点是“看远清楚”但“看近时眼花”,需要老花镜辅助,多焦点人工晶体则采用了渐进衍射或折射原理进行多焦设计,以弥补看近不清楚的缺点,该类人工晶体价格较贵,根据其原理不同又分为普通多焦点人工晶体和无极变焦多焦点人工晶体(所谓三焦点人工晶体)。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如严重的眼底病、角膜瘢痕、囊袋不健康、较重的角膜散光等。


自单焦点人工晶体问世以来,我院给大病分白内障患者植入了该类人工晶体,使得白内障的复明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自2010年起,我科引入多焦点人工晶体,为一部分有需求患者开展白内障摘除+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远、中、近全程视力。


散光人工晶体(Toric IOL)植入术

在白内摘除手术及人工晶体的选择上人类总是不停探索、不停研究,为不同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定制,弥补前两类人工晶体的部分不足。在屈光白内障研究的路上,白内障领域、视光学领域及大量晶体生产等均发现角膜散光是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明显影响白内障摘除术后的视觉质量。白内障人群中,角膜散光普遍存在。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referred PracticePattern, PPP)指出15%~29%白内障患者伴有1.50 D以上的角膜散光[4]。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白内障摘除术眼术前角膜散光在0.50~1.00 D者占32.5%~36.4%,1.00~1.50 D者占21.3%~22.4%,1.50~2.00 D者占10.6%~12.4%,超过2.00 D者占8.2%~13.0%[5‑6]。

以往白内障患者矫正散光的主要方法包括术后戴镜(包括角膜接触镜等)、行角膜屈光手术(包括角膜激光手术、角膜缘松解切口等),但近几年来,随着散光人工晶体(Toric IOL)的问世,使白内障散光矫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白内障患者手术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Toric IOL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Toric IOL的散光矫正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强,术后效果良好、稳定,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残留散光度数,提高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脱镜率,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散光人工晶体的植入关键在术前散光度数的确定、术前散光轴定位以及术中散光人工晶体植入位置的把控。2018年我院眼科在寸永康科主任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共同努力下成功开展了数例白内障摘除+ToricIOL植入术,手术不但摘除了白内障、植入了人工晶体,同时也矫正了角膜上的散光,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视力,为散光眼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图六:术后患者满意的微笑


温馨提示:广大患者朋友如果有白内障疾病的困扰,可以致电德宏州人民医院眼科咨询,电话:2104005。

(图/文  刘婕)

编辑:李凌凌

责任编辑:杨应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