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社会各种压力日益增加,出现眩晕症状的病人越来越多,眩晕已成为继发热、头疼之后的第三大临床症状。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中最常见的一种,传统治疗主要依靠手法复位,现在有了新的治疗武器--眩晕治疗仪,治疗效果明显。
2018年9月25日,城阳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引进了最新型号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并应用临床造福患者。截至目前,该眩晕治疗仪已为62位眩晕患者治愈或缓解了眩晕症状,并对疑似患者给予了明确诊断。
35岁的于先生,去年发生车祸导致右腿骨折,并发严重眩晕,平躺时眩晕尤为严重,仅能背靠床头坐着睡觉。车祸后的一年多时间中,为治疗眩晕通过多种疗法,但效果都不甚明显。此次听亲戚介绍城阳人民医院新引进了我市首台最新型号的眩晕治疗仪便过来尝试一下。在做完一次治疗后,于先生的眩晕症状明显改善,三次治疗后,眩晕症状已完全消失。于先生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车祸一年后,他终于可以躺着睡觉了。
晓梅(化名),21岁,是一名工作刚满一年的空姐。三天前出现不明原因眩晕,站立时头脑昏沉、平衡感差,无法正常工作,特别是左躺时眩晕更为严重。晓梅在同事的搀扶下到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经相关检查暂未发现明确病因,建议她到眩晕治疗室行进一步治疗,缓解眩晕症状。
患者等候治疗时,因眩晕头脑昏沉只能蹲在地上。耳鼻喉科栾绍敏医生根据晓梅的病情,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晓梅在完成第一次眩晕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已能自己走出诊室。栾绍敏介绍,晓梅的这种情况仍需进行两至三次的治疗,眩晕症状才能基本好转。
据栾绍敏介绍,他接诊的大量眩晕患者中,大部分是因患有耳石症导致的眩晕。耳石症眩晕患者大多不需服药,复位治疗基本可痊愈。耳石症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治疗”,即医生根据患者受累的部位,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顺着半规管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但传统疗法存在部分定位欠准确,耳石误入相邻半规管的情况,颈椎腰椎不好、骨折、老年病人等无法耐受手法复位,以及部分诊断困难、手法复位效果欠佳的情况。而且长时间的复位操作对医生的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
为更好地服务病患,城阳区人民医院引进最新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并应用临床,采用专业设备精准诊疗。该治疗仪类似空军招飞的“转椅”和“目测仪”诊断治疗,对即使“隐藏较深”或“表象不明”的患者也能准确区别,为对症治疗提供了准确依据;同时,也避免了多次手法复位,为难治愈的耳石症或是疑似耳石症患者的诊治带来了福音。
相关链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为耳石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正常人的耳内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碳酸钙盐结晶,即耳石,它帮助我们感知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正常的头部和身体活动室不会脱落,但是当有外伤、局部血管痉挛或生气、熬夜、酗酒、抽烟、劳累等,耳石会异常代谢,脱落到前庭系统的半规管里,犹如水管里的小石子,随着头部活动而滚动,导致眩晕。其主要症状是人改变头位后,比如躺下或翻身时感到天旋地转,发作时间往往较为短暂,如一两分钟就好。
据了解,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暂时的眩晕伴眼球震颤,通常旋转感觉不超过一分钟,但是不适感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再次改变头部位置可再次发作。部分患者有自发缓解倾向,可在数天、数周或数月后自行好转。但是该病带给人的痛苦感觉明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却有少数患者数年不愈,所以必须尽早诊治。
患者复位治疗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可休息半小时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