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比超35%,清热解毒类中药零售端走俏

来源: 21世纪药店/cn21ydb

北京市疾控中心称,今年11月5~11日期间,北京二级以上医院报告流感样病例低于去年和前年同期;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41%,低于去年同期的7.33%和前年的7.92%。自今年9月以来,北京仅报告1起流感病毒导致的集中发热疫情。中心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分析,今年流感流行程度将低于去年。悉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为流感发病高峰期,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流感活动度将会增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雾霾高发等因素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该时期同时又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有“中药抗菌药”概念的中成药逐渐进入销售佳境,该类产品的销售规模明显扩大。各大药店也在显眼的地方设立了专柜来摆放此类产品,如板蓝根颗粒等。


>>呼吸系统用药规模增长快


无论是医院市场还是零售终端市场,呼吸系统的用药规模均有增长,而在零售终端,呼吸系统用药更是药店的主流用药类别。呼吸系统用药主要细分为止咳平喘类、清热解毒类和感冒类用药,清热解毒类用药占了35%的比重。


在经过历次如非典、流感等疾病高发的洗礼后,清热解毒类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也愈加增强,一度推高了该类用药市场规模,而不少企业也纷纷开发众多产品投入该市场,一时间,令该市场群雄混战。除了板蓝根、双黄连、金银花等传统品种外,如蒲地黄系列产品也迅速崛起,通过从医院医生处方开始向零售终端慢慢渗透,如今在零售终端也表现傲人。


呼吸系统用药细类分布情况

 

清热解毒类产品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2017年的年度复合增长率为5.6%。由于主要面对零售终端市场,技术含量不高,准入门槛容易,而且在非典、流感的推波助澜下,清热解毒类药物不仅仅是简单的清热、泻火、燥湿、祛燥,更挟带着“中药抗菌抗病毒”的头环,同时在限抗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医生也倾向于将清热解毒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导致该类品种市场的繁荣。


繁荣的背后是此类品种众多,高达上千个产品在市场上竞争,且同质性较强,选择范围大,价格敏感性相对高,因此该领域产品的均价基本在30元以下,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除了拼自身疗效、剂型方便度外,还需要拼渠道面、营销手段等等。经过2016年的高速增长后,2017年增幅有所放缓,增长幅度为9%,比2016年减少3个百分点。


清热解毒类市场销售走势

 

>>片剂和颗粒剂为主导


清热解毒类产品大多数是板蓝根、夏枯草、野菊花、金银花、鱼腥草、黄芩等清热的中药材组合,各企业间的产品特点区隔不明显,同质化较为严重。因而此类产品基本是在广告宣传、药店促销等终端渠道角力,可往往赚了吆喝却不一定能赢得头彩。


清热解毒类产品在终端市场销售以片剂和颗粒剂为主导,两者分别占了32%和23%的比重,而溶液剂、胶囊剂和丸剂也有10%左右的比重。此类品种最早是盛行于南方城市,以大街小巷一大罐铁壶盛装凉茶汤剂的形式存在。颗粒剂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后服用,一定程度上类似原有凉茶汤剂特点,保留了液体易吸收的同时又免去了需要煎煮耗时的不便,且具备携带方便、口感好等特点,固然受到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片剂是近几年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更大程度的占有市场份额,细分市场细分剂型逐渐做大的一个剂型,如板蓝根含片、金银花含片等。而口服液和胶囊的市场有上升趋势,丸剂和其他的剂型如散剂、膏剂等相对份额较小。


清热解毒类产品由最初的汤水形式演变成如今更多剂型,不少企业通过细分市场获得竞争力。具体到品种而言,产品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前五品种合计份额达33%。其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蒲地蓝消炎片合计占了18%的份额遥遥领先。板蓝根系列也有较好表现,而穿心莲、金银花等产品份额未能超过5%。


清热解毒类产品的终端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