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人在听到“传染”这两个字时,都会有意无意地躲避,在经过医院“传染科”时,更是会加快脚步,想要赶紧离开。而得了传染性疾病的人,会因为自己的病,变得脆弱、敏感,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与“传染”有关的一切,就像一个“禁区”,不管在不在里面,都让人心上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
而利津县中心医院传染科护士王晓芳,就是那个主动来到这片“禁区”的人,她的到来,对这晦暗的“禁区”来说,如天使,更是希望。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性疾病“非典”传遍全国,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王晓芳第一批报名参加了利津县非典防治小组。因为到一线进行防治,危险性可想而知。王晓芳的妈妈知道后坚决反对,她耐心做通家人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非典防治小组,进驻救治非典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在发热门诊值班需要穿三层隔离衣,戴着多层口罩,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但她和同事们严守以待,随时准备接收诊治传染性极强的“非典”病人。在国家重大疫情面前她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白衣天使的职责———坚守岗位,永不动摇。
传染病房的工作有多危险,是外行人很难想象的。病区收治的大多是肝病、肺结核、流行性传染病等高危病人,有些家属都不敢靠近和陪护,像避瘟神一样的躲避,担心被传染。但在病房,护士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曾有人问王晓芳,你那么爱美爱干净,咋去了这样的科室?面对大家的不解,王晓芳坚定地说:“我是一位老护士,我不干谁干?再苦再累再危险我也要坚持。”
2015年春季,一位乙肝患者小齐住进了传染病区,青葱样的年龄掩饰不住满脸的愁容。来病房后,小齐极少有人陪护,每次她的妈妈来与她说话都要隔得很远,出门进门从不用手,而是用脚来回勾门。小齐情绪很不好,几乎不与任何人说话,常常一个人望着远处发呆。看到这一幕王晓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那天起,小齐成了她关注的重点对象,陪护、心理疏导、加微信好友,王晓芳用她热情阳光的性格去感染小齐。在小齐妈妈又一次来探视时,晓芳故意像朋友一样握住小齐的手,她的妈妈惊讶地问:“你不怕被传染吗?”晓芳笑道:“握手不会传染啊!”并顺势向她宣教一些乙肝的健康常识,什么情况下传染,什么情况下不传染。小齐的妈妈听后,深感愧疚,抱着女儿哭了。
传染科的病人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他人嫌弃和冷漠带来的内心痛苦。许多探视者就像避瘟神一样,不敢与病人接触,不去触摸病人的物品,病人常常有种被拒绝被遗弃的低落情绪,为了调整病人的心态,针对传染病区收住病人以年轻人居多的现状,王晓芳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新的课题,自发建立起一个“我是晓芳”微信群,做他们心灵沟通的亲人,并适时进行健康科普宣教,第一时间掌握一些病人的心理动态变化,及时给予疏导,使他们以乐观健康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
在人们视传染病为“猛虎恶狼”的病房,她一干就是5年,期间她家人曾几次要求她换一个岗位,都被晓芳拒绝了,在她的心里,工作没有挑挑拣拣这一说。
在王晓芳护理过的病人中,拿她当闺女待,与她当亲戚走的她自己都数不过来。盐窝镇鲍王庄村的王汉忠大爷就曾经扒心倒肠地说:“晓芳这闺女对待病人真好哇,那是实心实意的啊!”
王晓芳常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如果你存有消极消沉的心态,你又如何能向病人播撒温暖?”如果真的有天使,那么一定是王晓芳这样的,而那许许多多像王晓芳一样奋斗在“传染”一线的医护人员,就是这个世界向传染病患者传达爱的使者,是那片“禁区”里穿透黑暗的爱与光明的化身。
记者 陈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