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时间——当“分娩痛”遇到“无痛”

来源: 燕赵卫生动态/yanzhaowsdt

当“分娩痛”遇到“无痛”

——保定市第一中心专家带您解读无痛分娩

(通讯员 樊璠)生孩子顺产究竟有多疼?亲历者她们把这种“徒手顺产”的分娩痛形容作“断了十二根肋骨的疼痛”、“疼的意识模糊要崩溃了”以及“整个下半身都在被拳击手暴揍”。如此难以忍受的疼痛,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普遍关注,直到去年陕西榆林产妇跳楼事件,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缓解产痛是多么重要。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出通知,决定在2018-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即无痛分娩)诊疗试点工作,那么今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专家们就“无痛分娩”技术,为大家答疑解惑。

据该院产科主任李力介绍,产科于2012年起开展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即“无痛分娩”)技术,历时六年已开展了千余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助产士、麻醉师能准确的评估准妈妈情况,把握好药物的剂量,让准妈妈们体验安全、较为舒适的生产过程。疼痛的缓解可以让准妈妈极度疲惫的身体迅速休息,蓄积体力,在之后生产过程中更好的用力。镇痛后准妈妈舒适感增强,进食增加能量,促进产程进展;还可以松弛盆底肌肉,促进宫口的扩张,让产程的进展更顺利。

很多妈妈和家属不同意无痛分娩,主要是有两个顾虑:一怕针刺入腰椎带来损伤;二是怕麻醉药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

东院麻醉科主任郑天放明确表示,“镇痛”不是“麻醉”,无痛分娩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泵中麻醉药的浓度相当于剖宫产的1/5~1/10,麻药直接注入椎管内,而不是通过静脉,药量经过母亲体循环以后到达胎盘的药物微乎其微。

产房护士长刘小青介绍,很多准妈妈听到“无痛分娩”,第一反应都是用了“无痛分娩”后,生孩子就完全没有痛感。其实,疼痛感与个人体质及生理条件不同有关,并非所有的分娩都能做到完全无痛。大部分准妈妈在使用分娩镇痛之后,在宫缩的时候会减轻疼痛感,即便仍有轻微的阵痛,对于产妇来说都能耐受。

李力主任提醒准妈妈们,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无痛分娩也不是适合所有准妈妈。比如背部皮肤有感染、背部受过伤,或脊柱做过手术的准妈妈;患有心脏病、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以及生产时发现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前置胎盘、胎心不好、羊水异样等问题,都无法接受无痛分娩。医生要准确评估准妈妈是否满足麻醉条件,以确保准妈妈和宝宝的安全。


冬春季,打响肺结核自我保卫战!

(通讯员 王凤娟)

【病例回顾】

小李是一名中学生,在近期体检中查出患上了肺结核,遂来我院就诊。经过初步问诊,小李已经咳嗽半个多月了,自己却一直当做感冒来进行治疗。

【专家讲解】

进入冬季,人们室外活动减少,随之在室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尤其是肺结核。学校和集体生活人群应该是预防肺结核病的重点对象。学校和集体生活人口密集区,人们接触密切,而肺结核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在此环境中一旦出现肺结核病人,极易造成蔓延,严重时还能造成爆发流行。因此,对重点人群如教师、服务性行业人员、老人等需定期进行X线胸透视。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肺结核呢?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等症状。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有些患者以突然咯血才被发现。所以如果咳嗽2周以上,或者咯血情况出现,及时做胸片或者胸部CT检查,看看是否得了肺结核。

得了肺结核最担心的问题是怕传染别人,同样与病人的接触者也最害怕被传染。因此,预防肺结核传染,采取保护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积极治疗。一旦发现患上肺结核后要积极到专科结核病诊疗机构进行治疗,在得到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痰中的结核菌数量数日内会急剧减少,咳嗽症状也会减少和消失,所以肺结核病人的传染性在治疗后会很快减小和消失,这是预防肺结核传染最积极的措施。

其次,做好自身防护。病人在开始治疗的两星期内痰中可能尚有结核菌存在,所以最好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痰多时最好准备专用痰瓶。痰液中结核菌持续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需要及时做痰培养加药敏,观察痰液中的结核菌是否为死菌,死的结核菌培养是无生长、无传染性的,而活的结核菌培养是生长的,需要做药敏检测有无耐药情况。

第三,经常开窗通风。如果家中有肺结核患者,需要尽量减少环境中结核菌的浓度。尤其在一些通风不良、较密闭的环境中,如果不注意降低环境中结核菌浓度的话,就很可能会导致病菌的传播。因此,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开窗通风,尤其是患者居住的房间,以有效降低环境中结核菌的浓度,从而降低感染的危险。如果家庭中有条件的话,最好让患者单独住一间房,没有条件的话也要分床睡。

第四,密切接触者做好检查。病人的接触者,尤其是家中15岁以下儿童,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影像检查。

(本文作者系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结核一科 主任医师 王海宾 )


买买买,莫做“购物狂”

(通讯员 贾铎)

什么是购物狂?

强迫性购买障碍,俗称购物狂,以导致严重后果的强迫性购买行为为主要特点。我们将它描述为“由于无法控制的欲望而导致的过度的、高额的并且花费大量时间的购买活动,这一活动往往受消极情感驱使”。尽管我们都会认为女性会比男性更多地存在强迫性购买行为,但事实上,存在这一行为的男女几乎是一样多的。

购物狂和一般的“买买买”的区别?

“强迫性购物”通俗称为“购物狂”,和一般的“买买买”有很大的区别。其区别就在:你买这个东西为了什么?如果购买的东西,的确是我们需要的,或者喜欢的,那么这只能说:从消费理财的观念上有待商榷,但这并不属于“强迫性购物”的范畴,不能算病态。尽管这种“不逛不舒服”、“不买忍不住”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迫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患上了强迫症。因为几乎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强迫现象,如,出门后总担心屋门是否锁好等等。 这种强迫现象持续时间很短而且程度很轻,如果不会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强迫性购物呢?

在临床上,强迫性购买行为被认为和其他诸如赌博、物质成瘾或食物成瘾等成瘾行为一样。购物狂都有强烈的控制欲,及时的满足欲,想要摆脱现实的压力、自身焦虑或抑郁等消极情绪的愿望。他内心的空虚感,自卑感,不安全感,以及无聊、孤独、愤怒或对理想外表的追求都会导致其不停地通过买买买得到一定程度上暂时的满足内心控制感和轻松的错觉。然而,正如其他各种成瘾行为一样,购物成瘾忽略了成瘾行为带来的长期的自我破坏性的影响。但一旦停止这种强迫行为,消极情绪又会立刻涌上来,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面对无休止的购物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购物有时确实能带来快乐,但无论是释放压力、消磨时间还是排遣寂寞,消费购物都不是根本办法。取而代之的,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进行适量的运动,在旅途中拓展视野,将不必要的消费转为公益性的投入,例如参与慈善捐助、公益活动等,这样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将更加积极和长久。

其次,购物上瘾的人很多事后都后悔,所以购物之前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可以在没有打折或者闲暇的换季时候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养成计账的习惯,可以坚持记录大件商品或大笔消费的支出金额,减少盲目支出。要把购物时间也做好日程安排,限定一个大致的时间,可以避免挑选时间长、范围广所带来的购物过剩。

再者,很多热爱购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这样也是不利于改善不合理的消费观念的,建议购物上瘾的人使用现金支付,这样比较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利于自己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毫无节制地疯狂购物,不仅超过了自己消费的能力,还带来了经济的困难,而且消费时还会出现情绪过分高涨,不合理消费次数不断增加,但由此制造快乐很快又变成痛苦。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是现实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想通过购物来逃避问题,但是自己又没有意识到。那么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尽快进行心理方面专业检查,与心理医生共同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态,使这种心理疾患得以减轻或消除。

(本文作者系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胡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