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吴宪:
从企业标准开始做起
日前,国药励展联合赛柏蓝、医视频就“激荡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医药业”为主题,对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宪进行了专访,吴宪就对于中药行业发展影响较大的政策、中药材的质量把控、中成药涨价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不断整合的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药材公司,成立于1955年,属于老牌的国有企业。其成立之初,主要承担着中药行业的产供销发展、行业的管理等职责。
行业管理职责,行使了将近40年。
进入90年代,中国中药开始和政府职能脱钩,走向企业化经营,一直到2010年之前中国中药都是以贸易为主的公司。
近来,中国中药有限公司频频整合。发力于两个层面:
一个是业务的整合。公司陆续收购盈天医药、同济堂制药、天江药业等,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资源产业、深挖传统商贸优势、积极进入中药大健康增值服务领域”的全产业链战略,实现了由贸易型向业务型整合。
二是管理层面的整合,加快 “央企平台、民企机制、外企管理、国企传统” 的有机融合,确保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国家政策是重视中医药的
国家政策是重视中医药的
国家政策是重视中医药的
国家政策是重视中医药的
国家政策是重视中医药的
可以说,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对于中医药领域的一些政策、变动具有充分的发言权。
首先,吴宪较为关注国家近年来出台的利好中医药政策。
吴宪表示,首先是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这是对中药行业的一个根本性的法律层面的支持。
第二个是国务院发布的首个“中医药发展白皮书”,把整个中药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法律保证。
再有,国家也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整个中药产业从源头,从种植到生产制造,到市场经营,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应该说为中药行业奠定了法律基础的同时使广阔的市场工业形成。
当问及对于随着生产端的不断放开,中药配方颗粒是否会纳入各省医保时?吴宪说,“我觉得各个地方,因为整个招标的模式开始转变了,进不进医保,怎么进,每个地方会有不同的政策,我觉得进医保并不是必要条件。”
中药发展必须源头解决
对于目前中药材质量话题,具有多年经验的吴宪,一针见血地指出,中药发展不起来,核心是在源头出了问题——质量的不确定性。
在源头的把控上,首先,中药材讲究道地性,就是中药材该产在哪里。
吴宪对记者谈及此话题如数家珍,“举个例子说,因为甘肃我比较熟,甘肃整个定西所有的县我跑过不止一遍。比如甘肃的当归,那就是产在岷县、宕昌那一带;渭源的党参;河南的四大怀药;浙江的浙八味;三七,就是云南的文山。”
吴宪认为,药材道地性鉴定以后,种子、种苗进入道地性产区种植,之后追溯系统要跟上。
中国中药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追溯系统,从2012年开始建设,2014年通过了专家认证。到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03个基地开始使用中国中药的追溯系统。
追溯系统进入以后,中国中药和农户、种植大户或者合作社开展合作。按照中国中药提供的技术标准,合作社负责种植,中国中药来负责检验,在前段把质量把控住。
在仓储方面,中国中药有两个仓储基地,分别在甘肃陇西和安徽亳州。
“这样道地性的、质量可控的中药材出来以后,再进入仓储。进入仓储必须要有标准,有标准才能入仓。”吴宪说。
标准又是行业的一个痛点,就是中药材标准亟待完善,国家有标准,但是是相对粗糙的一个标准。
中国中药根据这个情况,先从企业标准开始做,慢慢地再往前推进。
理性看待中药材涨价
一段时间以来,中药材涨价问题颇受媒体关注,不少常见中成药在零售药店的价格不断上涨。关于中药材的涨价问题,吴宪表示,“其实我觉得中药材原料,随着大家对质量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质量的把控,中药材的价格提升是个必然。”
由此带来的对中成药的价格的提升,其实不是一个对等比例关系的,但是,中药材随着这种监管的加强以及企业的自主提升质量,价格的提升是一个必然,现在已经开始在涨价。
“就我们自身来说,我们要建大量仓储,实际上也是想规避或者降低一点中药材涨价对我们的影响。” 吴宪说。
直面行业痛点,从源头切入,从企业标准开始,推动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努力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中国中药一直在路上!
声明
本文来源:PHARMCHINA全国药品交易会。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国现代中药”编校发布,转载请标明来源。
新媒体编辑:周鹭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洽谈授权或及时删除!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