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一组副主任顾煜介绍,冬至是养生学上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一段时间,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因此养生要点为:宜补身心,养阳益阴。
多着衣 避寒邪
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顾煜说,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一定要多穿衣,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应注重“藏”,宜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饮食以温热为主
顾煜介绍,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物,过食辛辣会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等肥甘厚味的食物,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运动要动中求静
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我们体内的阳气如何升发呢?顾煜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升发阳气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是很好的选择。
三十六计“躲”为上
冬季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保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顾煜说,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部、腹部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
补阳气晒后背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顾煜说,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另外,搓后腰也可以养阳气,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即可。
饮食不宜过咸
顾煜称,冬至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温热食物,但不可过食,过食易上火。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别忘补充津液,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猕猴桃、柚子、橘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来源/阿克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