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道地药材基地面积将达2500万亩!《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出台

来源: 中国现代中药/zgxdzy

1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委编制出台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国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总面积2500万亩以上


根据“规划”,全国供划出7大道地药材产区,分别位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依据当地气候条件,这些地区分别侧重一部分品种药材的种植。规划提出,道地药材的生产科技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产业化水平、质量化安全水平是发展的重点任务。在资金筹措方面,除财政支持外,规划还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吸引金融、社会等资本参与建设。


根据“规划”,到2020年,要建立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到2025年,要健全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构建完善的道地药材生产和流通体系。规划期间,每年在全国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的面积要达到300万亩以上,到2025年,全国建成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2500万亩以上。

以下为“规划”要点摘要

5大体系建设

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

1. 濒危稀缺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建设濒危稀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开展野生资源保护和抚育,加强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驯化技术研究。

2. 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分品种、分区域集成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规范,开展道地药材提纯复壮、扩大繁育和展示示范,提升优良种子(苗)供应能力。

3. 道地药材品种创新。加大科研联合攻关力度,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材育种领域的应用,选育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新品种。

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1. 生态种植技术。在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减少化肥用量,减轻面源污染。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提升药材品质。

2. 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发推广适用于各类道地药材生产、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控的高效实用机具,提升道地药材生产效率。

3. 信息化管理技术。加快人工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道地药材生产的应用,提升道地药材生产信息化水平。

道地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

1. 道地药材经营主体培育。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道地药材生产,加快道地药材生产由分散生产向规模化生产转变。

2.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引导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道地药材生产,支持开展强强联合、共建共享。

3. 道地药材产销信息监测体系。构建道地药材产销信息监测网络,适时发布信息,引导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4. 道地药材流通体系。加强道地药材产品营销,推动产销衔接,大力发展道地药材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完善的道地药材流通网络。

5. 道地药材技术推广体系。构建道地药材生产服务网络,加强道地药材生产标准化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基地建设健康发展。

道地药材产地加工体系建设

1. 产地加工能力建设。在继承与研究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艺基础上,制定道地药材产地技术规范,建设清洁、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药材加工基地,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提高药材质量。

2. 产地贮藏能力建设。加快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应用低温冷冻干燥、节能干燥、无硫处理、气调贮藏等新技术,提升药材保鲜能力,最大程度保持药效。

3. 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对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药材及饮片加工过程产生的下脚料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收益。

道地药材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 道地药材标准体系。制定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等产品质量标准以及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完善道地药材田间管理、投入品使用、科学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等技术体系。

2. 道地药材质量检测体系。围绕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健全中药材检测机构,提升检测能力,完善检测制度,加大抽样检测力度,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道地药材质量检测。

3. 道地药材可追溯体系。构建道地药材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投入品管理、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合格证准出等制度,实现全程可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7大产区布局

——东北道地药材产区

1. 区域特点。本区域大部属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是关药主产区。包括内蒙古东北部、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省(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5%。

2. 主要品种。本区域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人参、鹿茸、北五味、关黄柏、辽细辛、关龙胆、辽藁本、赤芍、关防风等。

3. 主攻方向。优质林下参种植,园参连作障碍治理,梅花鹿、马鹿人工养殖,赤芍、防风仿野生种植等。

4. 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140万亩以上。

——华北道地药材产区

1. 区域特点。本区域大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北药主产区。包括内蒙古中部、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区、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7%。

2. 主要品种。本区域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黄芩、连翘、知母、酸枣仁、潞党参、柴胡、远志、山楂、天花粉、款冬花、甘草、黄芪等。

3. 主攻方向。开展黄芪、黄芩、连翘野生抚育,规范柴胡生产,提升党参、远志加工贮藏技术等。

4. 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180万亩以上。

——华东道地药材产区

1. 区域特点。本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浙药、江南药、淮药等主产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1%。

2. 主要品种。本区域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浙贝母、温郁金、白芍、杭白芷、浙白术、杭麦冬、台乌药、宣木瓜、牡丹皮、江枳壳、江栀子、江香薷、茅苍术、苏芡实、建泽泻、建莲子、东银花、山茱萸、茯苓、灵芝、铁皮石斛、菊花、前胡、木瓜、天花粉、薄荷、元胡、玄参、车前子、丹参、百合、青皮、覆盆子、瓜蒌等。

3. 主攻方向。恢复生产杭白芍、杭麦冬、浙白术、茅苍术、杭白芷、苏芡实、建泽泻等传统知名药材,大力发展凤丹皮、江栀子、温郁金等产需缺口较大的药材。

4. 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280万亩以上。

——华中道地药材产区

1. 区域特点。本区属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怀药、蕲药等主产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6%。

2. 主要品种。本区域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密银花、荆半夏、蕲艾、山茱萸、茯苓、天麻、南阳艾、天花粉、湘莲子、黄精、枳壳、百合、猪苓、独活、青皮、木香等。

3. 主攻方向。开展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提纯复壮,治理连作障碍,大力发展荆半夏、蕲艾生态种植,提升怀山药采收加工技术等。

4. 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430万亩以上。

——华南道地药材产区

1. 区域特点。本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是南药主产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6%。

2. 主要品种。本区域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阳春砂、新会皮、化橘红、高良姜、佛手、广巴戟、广藿香、广金钱草、罗汉果、广郁金、肉桂、何首乌、益智仁等。

3. 主攻方向。恢复阳春砂生产,提升何首乌、巴戟天、佛手生产技术水平等。

4. 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160万亩以上。

——西南道地药材产区

1. 区域特点。本区域气候类型较多,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及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是川药、贵药、云药主产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25%。

2. 主要品种。本区域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川芎、川续断、川牛膝、黄连、川黄柏、川厚朴、川椒、川乌、川楝子、川木香、三七、天麻、滇黄精、滇重楼、川党、川丹皮、茯苓、铁皮石斛、丹参、白芍、川郁金、川白芷、川麦冬、川枳壳、川杜仲、干姜、大黄、当归、佛手、独活、青皮、姜黄、龙胆、云木香、青蒿等。

3. 主攻方向。开展丹参、白芍、白芷提纯复壮,开展麦冬、川芎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发展优质川药,大力发展重楼等相对紧缺品种,开展三七连作障碍治理。

4. 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670万亩以上。

——西北道地药材产区

1. 区域特点。本区域大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较为干旱,是秦药、藏药、维药主产区。包括内蒙古西部、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

2. 主要品种。本区域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主要有当归、大黄、纹党参、枸杞、银柴胡、柴胡、秦艽、红景天、胡黄连、红花、羌活、山茱萸、猪苓、独活、青皮、紫草、款冬花、甘草、黄芪、肉苁蓉、锁阳等。

3. 主攻方向。提升当归、枸杞、党参、红花等药材品质,发展高海拔地区大黄、红景天生产,推广秦艽、胡黄连优质栽培技术,大力发展羌活人工种植,提升党参加工贮藏技术。

4. 建设目标。到2025年,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800万亩以上。


  获取“规划”全文,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