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过圣诞节的中国人,崇洋媚外数典忘祖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的节日,我认为:中国人可以向西方人道贺而不能过。中国人过圣诞节会被会被世界人民,特别是西方人鄙视和耻笑。人性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人类社会都鄙视趋炎附势和庸俗势利之徒,而敬重自尊自强的民族。特别是西方社会,西方人的哲学从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主张不管我多么出身低下、丑陋愚笨,对我来说只有我才永远是最重要的,永远不比任何人低贱。如果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就再没有别人会瞧得起我了。所以西方人最重视的就是自尊自爱。移民来到西方的人懂得,当他们的孩子一踏入学校,老师最早要教的,就是让孩子们伸出手来放到一起,辨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肤色,懂得自己是白人、黄人或黑人,并要为此感到骄傲。在西方和整个世界,白人都是强势种族,而有色人种如黑人、华人是弱势种族。
西方人他们是就连一个中国人生活在这个英语社会里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都要坚决反对的。这就是移民来到西方的人刚来时出的一个洋相:因为中文名用英文拼写出来后有个字母这里没有人能够读的出来,就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所有的白人,所有的不管文化高低,都坚决反对,说你不得不尊重你自己和你父母,我们也必须!我们不怕麻烦。然后他们就非常困难地学习叫中文的名字,硬是不肯叫英文名。后来移民来的中国人多了,他们在网上都谈到同样的经历。不过他们有的坚持请求对方用英文名,当地人开始意识到,这是中国人的特色。所以现在他们会在你请求他们叫自己的英文名时说,我可以学习你的中文名字,但是如果用你的英文名字是你的愿意的话,我也可以。然后当地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就开始笑话中国人,因为不管是非洲来的,印度来的,阿拉伯世界来的,他们的名字比中国人的都更古怪难念,但是他们都不会改名字,还得意洋洋地一遍遍教白人念自己的名字……然后嘲笑中国人“想当白人”。结果是白人和其他少数民族都看中国人是“来哈马想吃天鹅肉”“贵州驴子学马叫”。
凡是非物质文明的东西,凡是不是非常实用性的东西,当这种东西涉及不同的文化种族的时候,西方人就坚决反对一个人抛弃自身的种族文化传统而拥抱另一种种族文化。比如,你跟他们学会了用电脑,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自己也会尽快的学习其他民族的物质文明,如造纸、火药。实用的如采用阳历等。即使是服装,他们认同你平时穿西装,不过到节假日,他们如果跟你熟了的话会请你穿你的民族服装,或者很高兴你穿,貌似为你把他看得很重要。但是诸如名字,节日这些东西,是纯粹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没有实用意义的而更是民族象征意义的,他们就绝对不会背弃自己的传统,还反对别人为了他们放弃自己的传统。
回来说圣诞节。在美国加拿大,圣诞节假时白人看见一个非白人时,有点文化修养的都不会说: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而是Happy Holiday(节日快乐)。这是因为这些移民国家里,大部分的移民是来自非基督教国家,所以传统上都不庆祝圣诞的。他们就很有良心很民主地认为向我们祝贺圣诞是对我们的冒犯。对其他有色人种来说,的确,如果说圣诞快乐,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个很认真的印度人或是阿拉伯人回答说“我不过圣诞,我不是基督徒”。可能只有中国人,不仅不会觉得被冒犯了,还自己主动贴上去了,还比人家西方人还狂热了。
在华人过春节,犹太人过犹太节,印度人过印度届时,白人一般都会向我们道贺,还学中文,印度语等等道贺,纽约大厦上还为春节张灯结彩。但是那些都不过是礼节性的,跟普通白人民众的私人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更不用说他们会学着中国人回家团聚、守岁、吃大餐庆祝了。
很多人也曾经象过“圣诞节”的中国人一样天真烂漫、善良纯朴,对西方人和他们的民主自由信仰坚定就象过去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一样,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伟大民族的一员。多么荒谬。其实直到现在,都不是移民不想要他们,而是他们不想要移民,因为移民不是他们的同类。
象黑人,几百年的性奴役后已有40%以上的白人血统,可是还是“黑人”,是处处受歧视的弱势族群。华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也一样。在北美从来就没有有色人种真正“融入”进白人主流社会生活中去的现象(除了电影上)。各个种族都生活在自己同类的圈子里。而最可悲的是,弱势种族的人们的努力和愿望不仅不成功,反而让优势种族的人们对他们倍加歧视,因为他们的这种愿望本身与优势种族的自立自尊的文化价值观相冲突,正是让他们感到卑贱的。他们会认为人都是自爱自尊的,你自己都鄙弃自己了, 你的低贱就不用问了。
所以,当中国人狂热过圣诞节的时候,全世界人民都笑了。请想想看,怎么没有看见中国人以同样的狂热过印度的节日、非洲的节日、阿拉伯的节日,甚至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而是白人的节日?不就是因为白人是最强势的民族,所以这些中国人就疯狂地想要依附巴结上去么?怎么没有看见有其他人,哪怕日本人、犹太人,这些本来就是西方附庸的国家民族,象中国人这样狂热地过圣诞节了么?也没有任何其他前殖民地人民如非洲人、印度人等等,如此狂热过圣诞。唯一能够说明的就是中国人比殖民地人民还要更具有殖民地人民的卑贱势利心态,似乎很自轻自贱。能不笑话吗?
最好玩的是,就是中国这个贵州驴子学马叫,都没有学对。西方圣诞节是跟春节一样的举家团聚的时候,圣诞夜不是狂欢夜而是平安夜,是家庭亲友的团聚时分,哪里有万众上街狂欢的?土得让全世界看笑话。全世界人民都笑了!
中国人自90年代以来,“洋节”盛行,土节“遇冷”,突然对过洋节很感兴趣,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风情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年年十分红火,而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寒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却反倒渐渐冷淡。
当今“洋节”盛行主要是媒体和商业的炒作,外国的都是好的,中国的都是差的。什么事情挂上个外国,立马身价倍增。促使过“洋节”不断升温,在其后面主要是巨大的商业利润。我认为;凡事有个度,过分渲染、过分炒作,真正搞成洋节的天下,那就变味了,要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永恒的真理。”洋节狂欢”是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性丧失后,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
如今我们的社会上,人们不再重视传统文化。民众信仰自由,很多年轻人喜爱过洋节日:什么情人节、圣诞节……有很多人还都信了洋教,什么基督教,天主教……。据统计,在我国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级知识者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信仰洋教。这些人都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未来的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栋梁,如此景象,怎么了得。
目前我们中国学校里孩子们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被盲目放进来的西方文化改变着。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所接触的文化知识,以及平时的娱乐生活,都在被西方的文化影响着。很多年轻人由于年幼无知,在出卖祖国利益的情况下,大谈什么国际交融,你就不想想,你不要自己的祖去和人家交融,人家能看得起你吗?
“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这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大夫辛有到伊川岸上视察,看见民众在祭祀的时候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失去了以往的礼法习俗,很不成体统。于是才感慨地说出这句话。意思是:用不了一百年,这个地方就要完全被外国(西戎)所征服。其原因就是先灭亡了我们的文化。
另外:现在我国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忽视母语和母语教育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也造成严重的后果。某些大学里有相当多的专业取消了或原来就没有大学语文教育。即便有,也不重视。学校不重视,当成可有可无的学科。学生更不重视,上语文课逃课或者心不在焉,做别的,譬如看英语。据调查,有许多学生用于母语学习的时间很少,甚至是零。他们认为会用母语说话就行了,英语、外语才是硬指标。从内心抵触母语教育,觉得母语教育是浪费时间。理科如此,甚至有些文科,学生也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多少功夫。
其次是母语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有不少学生写论文错误百出,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逻辑错误比比皆是,更不用说修辞了。有的不知道怎么写信,甚至连简单的便条也写不好。有的参加工作后,让写个广告词,搞个策划,让人看了不堪入目。相反,在有的大学,学生说起用起英语来却十分流利。由于不重视母语,加上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少读书。
美国学生因为写论文,学生要读大量的书。网络上,中国学生也是以聊天、娱乐为主;这和欧美学生以搜索知识为主形成很大反差。由于读书少,不仅造成知识贫乏和单一,而且生活格调粗俗,缺乏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因此,对母语的忽视是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前奏,这并非危言耸听。当然,看到这有的人肯定会指责我,学外语有什么不妥。是的,并没有不妥之处,只是我们应该把母语放于教育的第一位。
从被忽略的母语又把我引入另一话题----近年来的中央电视台台标问题,不但涉及能否真正依法治国问题,而且涉及文化自信、民族尊严甚或国家主权问题。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天然载体,爱护母语、反对“语言殖民”是一个民族天然的情感与本能,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多样化的需要。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并把每年的 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世界上有语言成千上万种,但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40多种,其中汉语言文字是使用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文字。汉语同英语等还是联合国指定的7种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除中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地区的十几亿汉语使用者外,还有散布在欧美、亚非拉等地区的上亿汉语使用者。另外,汉语言文字在历史上不仅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其他优势维系着我国境内各民族的沟通与交流,还深刻影响着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及文化。汉语言文字的独一无二可谓举世皆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强势语言尤其是英语的扩张和入侵使得世界范围非英语语言文字的生存及其纯洁性、完整性、独特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保护母语、反对“语言殖民”,200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2009年初,中国教育部曾明确表示,央视台标CCTV写法不规范,因为CCTV既不是首写汉字的组合,也不是首写拼音的组合,而是外国称呼(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的首写组合。更让国人感到滑稽和尴尬的是,CCTV竟然并非中国中央电视的简称,国外很多地方都标有CCTV,提示有闭路电视监控(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指一般情况下由特定用户通过封闭线路使用的专用电视系统。
近年来,对CCTV台标的批评意见此起彼伏。互联网上有识之士尖锐指出,由于当年构思和设计上的疏失,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居然搞了个英文台标CCTV出来,戴顶“英文帽子”满世界显摆炫耀,并且已招摇了几十年,对国家法定的汉语和《通用语言文字法》却视如敝屣、熟视无睹。这已经是个绝大的错误了,被指出后非但不尽快纠正,反而错上加错地公开放言向法律叫板,这是一个国家级电视台对待法律的应有态度吗?中国既非英语为法定语言国家,也不属英联邦成员,为什么要用英语CCTV作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的“台标”?如此为之,国家的主体性、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安在?央视不用汉字而是用英语作台标,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属于严重失误和重大事故,至少是国家和民族意识淡薄,有崇洋媚外、数典忘祖之嫌。
我认为,中央电视台多年来使用CCTV作为台标,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中央电视台应当放弃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CCTV台标,选用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中文台标,真正对广大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的中国观众负责,真正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负责,真正履行好中国国家电视台应尽的起码责任和义务。
最后,希望中国人在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 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重新审视和合理规范在商场、媒体、学校等部门和行业日渐流行的“洋节”狂潮。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发展文化,必须重视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丢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也就淡化了民族特色,并将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
中国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