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带量采购”是最近医药行业中不得不提的一个热点话题。12月6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开标。业内分析,这次招标,医保局的决心显而易见,医保局作为支付方的诉求已经非常深刻地体现在了招标规则的设置里,而这次带量采购更重要的是推动后面竞争格局的演进。
与此同时,医药股市方面则对预中标的结果给出了反应:贝达、复星、丽珠、海正等在内的几只医药白马股明显下挫,而更惨的莫过于乐普医疗,两个品种没有入围已经很“受伤”,消息传出后,股市上更是遭遇了闪崩,最后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涉及此次集中采购的制药企业,泰格医药、药明康德这样的龙头CRO公司的股价也是同步跳水,并且延续当天的跌势。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猜测:这是否反应了投资人对今后一致性评价业务缩减的预期呢?
医药板块已经开始“跳水”,有研究人员指出,降价幅度很快体现在企业明年的营收上。以恩替卡韦分散片为例,该产品截至2018年6月30日实现17.36亿元销售额。此次以0.62元/片价格预中选,仅为原来价格的1/10,2019年同期销售额大幅降低已可预见。
针对“4+7带量采购”,也有分析人士指出,“70%市场,唯一中标”的带量采购,更重要的是,谈判价格可能很快全国跟进,国内医药市场格局将彻底改变,药品市场大洗牌,大批药企或将面临淘汰。
事实上,带量采购是医改大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是我国多年来药品采购一直争取达到的目标。可以说,带量采购势在必行。而随着这种采购模式的真正落地,药品生产、流通环节将强者越强,大批简单、重复、产能低的企业或被淘汰。
有关部门则就“4+7带量采购”发表公开讲话,其中就提到:“4+7,我不希望一味跟风,因为改革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环境,同时也不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再出新政,再降一次价”。由此可见,关于“4+7带量采购”的后续跟进,仅靠跟风是不够的。
另外,“4+7带量采购”后“一致性评价”是否会成为“一次性评价”也成为业界的担忧。专业人士认为,试想低价中标的企业很难再有动力在药品的全生命上下功夫,到是如何降低药品的生产管理成本成为了螺旋式降价下企业技术开发的核心诉求。
再反观当前一致性评价的现状,仍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边是几家大型药企积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另一边是一些地区的药企,对于做一致性评价、过一致性评价仍然缺乏紧张感和紧迫感。
如果说“4+7带量采购”对于中国医药产业是一次风暴,那么一致性评价就是这次风暴的前提。不过,无论是一致性评价政策,还是药品集采政策,甚至是即将开展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这些政策都是国家医药改革顶层设计下的重要一环,环环相扣。
相关方面也表示,希望通过“4+7带量采购”,促进一批不合格企业兼并重组、破产关闭,提高医药市场、医药生产、医药物流的集中度。而作为带量采购的重要支点,业界分析,强化医保支付,将医保局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热门平台推荐:制药采购人
微信号:cmsupm
热门指数:★★★★★
热门平台推荐:医药供应链联盟
微信号:cmsu168
热门指数:★★★★★